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创新对银行的挑战:金融法学家(第9辑)成果

金融创新对银行的挑战:金融法学家(第9辑)成果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西方学术界聚焦金融创新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最大威胁,在于其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如何既利用金融创新重新配置金融资源,又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保障金融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金融创新对银行的挑战:金融法学家(第9辑)成果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史,是一部以金融创新为主旋律的变革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通过金融制度、金融产品、交易方式和金融组织的创新,培育了新型的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既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给经济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加剧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鲜明的发展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创新有关。金融创新对金融风险推波助澜的作用令人谈虎色变。金融创新可以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创新也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16]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市场的特点是通过源源不断的金融创新扩大金融交易的总量。其结果是,形成了在原生金融市场之外,衍生金融市场强劲发展的格局。美国的原生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它们是实体经济获得融资的主要来源。其中,货币市场被定义为1年以内的短期凭证交易,实际上主要是由银行社会提供流动性资金,而以股票债券为主要工具的资本市场则提供期限在1年以上的融资。资本市场以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为主导。当资产价值和财富预期被人为放大时,大量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在其繁荣表象之下往往暗藏着风险的积聚,由此导致两个方面的后果:

第一,虚拟金融资产脱离实物资产的膨胀。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的价格具有脱离现实资本运动独立上涨和下落的特殊运动形式,因而在通常情况下虚拟资本量的变化并不反映现实资本量的变化。[17]随着虚拟金融资产的创造与实物资产的生产和流通相分离,虚拟金融资产急剧膨胀,从而在数量和规模上大大超过实物资产,形成“倒金字塔”结构。[18]“现代虚拟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倒金字塔结构是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内在根源。金融工具或金融市场运作体制的不断创新、不断演化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构建了这个巨大的倒金字塔。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创新越发展,这个倒金字塔也就越庞大,金融体系也就越不稳定。在庞大的衍生市场面前,金融机构的脆弱性表露无遗,一旦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整个倒金字塔就会轰然倒塌。”[19](www.xing528.com)

第二,虚拟金融市场的扩张导致风险的积累。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部分地有投机的性质,因为它不是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入决定的。[20]事实证明,现代西方的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充斥着买空卖空的投机交易。尤其是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杆比例高、定价复杂和高风险性的特点,虽然在微观层面可以作为投资者规避和分散风险的工具,却在宏观层面存在着系统性风险的诱因。“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内部机制存在不足,当金融衍生产品规模快速地膨胀之后,在缺乏对其有效的监管情况下,金融风险的累积性效应就会迅速放大,其结果就会使得金融结构变得非常脆弱,并逐渐演变为金融危机。”[21]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势必出现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和债务违约大量发生,迫使银行收缩信贷,造成普遍的流动性短缺,进而导致消费抑制,生产和贸易下降,形成经济衰退

东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西方学术界聚焦金融创新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的基本认识是,金融创新可能造成货币流通的不确定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22]有学者分析指出,金融创新对货币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以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复杂性、信息不透明和流动性的易变性等。金融创新威胁金融安全的另一个方面,是放大了金融危机的传染性。由于这种传染性,始于一个地区、经济体或行业的危机可能传导至与其相关的其他地区、经济体或行业。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最大威胁,在于其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如何既利用金融创新重新配置金融资源,又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保障金融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