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必备先进学前课程观|合格幼教新时代|核心观点简析

幼儿教师必备先进学前课程观|合格幼教新时代|核心观点简析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时代,幼儿教师应掌握并融会贯通先进的学前课程观,其基本观点如下。幼儿是学前课程的主体。“幼儿生活世界”是学前课程内容的范围。学前课程是幼儿通过反思与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从等同地位出发,认识到幼儿的不完整性,保护幼儿的主体地位。现代学前教育观强调不能对幼儿潜能进行过度的解读,必须充分认识到幼儿本身的不成熟性与发展性。

幼儿教师必备先进学前课程观|合格幼教新时代|核心观点简析

新时代,幼儿教师应掌握并融会贯通先进的学前课程观,其基本观点如下。

(1)幼儿是学前课程的主体。

(2)“幼儿生活世界”是学前课程内容的范围。

(3)学前课程是幼儿通过反思与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

【拓展阅读】

幼儿观的具体解读

1.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本身就是幼儿,并非成人眼中的幼儿,这是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所提出的基本思想观念,也是现代学前教育观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本源问题。幼儿并非父母的私有财产,不是父母、教师希望的载体,其本身就是其本源,与任何成年人一样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其价值也是独立的。幼儿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在生命价值方面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在学前教育中,必须树立成人与幼儿的同等地位。幼儿本身具有与成人完全相同的生命价值,但因他们正处于生命的起始阶段而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独特特征,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不完整性。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从等同地位出发,认识到幼儿的不完整性,保护幼儿的主体地位。

2.幼儿的天性与差异性

天性是指个体出生之时与生俱来的先天素质。根据教育学理论,环境与先天遗传因素是影响个体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环境与遗传对人的影响作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代学前教育强调尊重幼儿的天性,其实是肯定幼儿天性。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出生之时,幼儿的天性无所谓善与恶,是在后天的生长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幼儿天性的发育遵循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幼儿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其生长发育相适应时才能让幼儿的天性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当然,幼儿教师尊重幼儿的天性,并不意味着在其成长的过程当中采取完全放纵的态度,任由其发展,适当的干预措施是必要的。(www.xing528.com)

3.幼儿的发展性

发展性是幼儿的本质内在属性。传统教育观认为幼儿是完全无知无能的,必须在后天接受成人的教育才能得到合适的发展。现代学前教育观则强调了幼儿的潜能,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幼儿潜能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幼儿的潜能是不成熟的,具有发展性。现代学前教育观强调不能对幼儿潜能进行过度的解读,必须充分认识到幼儿本身的不成熟性与发展性。

4.幼儿发展的全面性

传统的学前教育观重视幼儿语言和计算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基于培养“完人”的教育理想,现代学前教育观要求教师全面地看待幼儿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强调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幼儿应该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幼儿的发展涉及许多方面,心理的、生理的、社会的、情感的、艺术的……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促进幼儿成长。而且,各个方面之间是彼此联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例如,艺术领域的熏陶,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陶冶幼儿的情操,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忽视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会影响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综合主题活动,以某一领域为核心渗透多领域的教育内容,从而满足幼儿在不同领域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前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幼儿时期的发展为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尊重幼儿,解放幼儿,带给幼儿真正的幸福与发展,幼儿教师就要彻底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的幼儿观,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真正地走入幼儿的心灵世界,感受幼儿的真、善、美,切实将幼儿的发展放在学前教育的首位,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引导幼儿在快乐中成长。[1]

【注释】

[1]甘瑜琦.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教学设计中的作用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景晓梅.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J].黑龙江教育,2004(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