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儿童教育效果的方法

提高儿童教育效果的方法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的这一观点与前面的先入为主、及早施教的观点是一致的。(三)注重直观形象,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朱熹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学形象生动,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五)提倡正面教育为主由于认识到了儿童善模仿、可塑性强等特点,为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朱熹在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以正面教育为主。

提高儿童教育效果的方法

为了培养“圣贤坯模”,朱熹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以下几点。

(一)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在朱熹看来,小学儿童“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可塑性强,容易受各种思想影响,而一旦接受了不良思想学说的影响,再教以儒家的伦理道德就会遇到抵触。这就必须及早施教,先入为主,以积极进步的思想和学说影响儿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好的根基。朱熹的这个主张实质是在强调要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从而能够给儿童一些积极健康的早期经验影响。

(二)注重环境影响,主张慎择师友

朱熹认为人在幼年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弱,周围的环境会对儿童的成长起到自发的影响作用,“习与正则正,习与邪则邪”。儿童的师友应该是这种自发环境中的一部分,他们的人品、性情等都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如何择师友,朱熹的态度是必须选择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朱熹认为应该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从而做到“益友”近之,“损友”远之。自觉的环境影响是指教育者包括家长和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施与儿童的影响,如思想学说言论等。朱熹的这一观点与前面的先入为主、及早施教的观点是一致的。注重及早施教,先入为主,也就是注重在儿童成长的早期有意识地为儿童净化这些自觉不自觉的环境。这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注重直观形象,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朱熹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学形象生动,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在《小学》里曾引用程颐的话:“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他积极主张用历史故事、道德诗歌来教育儿童,并开展“咏歌舞蹈”等文娱活动,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境界,“从小便养成德性”。(www.xing528.com)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朱熹主张儿童在小学阶段应以学习“眼前事”为主,小学的教育重在“教事”,这是在为大学教育“明理”做铺垫。小学教育在于培养“圣贤坯模”,大学教育则在坯模的基础上“加光饰”。朱熹的这些认识不仅反映了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朱熹在人的培养问题上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他认为“圣贤之学,虽不可以浅意量,然学之者,必自其近而易者始”。

(五)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由于认识到了儿童善模仿、可塑性强等特点,为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朱熹在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以正面教育为主。尤其是对儿童教育,他更强调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要求“多说那些恭敬处,少说那些防禁处”。他非常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辑录了很多古今圣贤的“嘉言懿行”、格言名句,供儿童模仿学习,力求使儿童从中学为圣贤。在《童蒙须知》中,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的规定也主要着眼于进行正面的具体的指导,对儿童的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戏事宜等都做了详密的条文规定。虽然这些规定和要求不免烦琐,且有压抑儿童个性发展的缺陷,但使儿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对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经形成,不仅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六)首创以“须知”和“学规”的形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注重行为训练

朱熹认识到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须有一个从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过程,因此,他一方面主张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自成方圆。另一方面他又重视“须知”“学规”的作用,认为它们可以使儿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此,他亲自编写的启蒙读物就有近十种,如《童蒙须知》、《小学》和《训蒙绝句》等。这些蒙学教材对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礼貌待人的道德规范十分有益,至今仍不失其教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