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隋末唐初类书和政书分析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隋末唐初类书和政书分析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末唐初虞世南编撰的《北堂书钞》。政书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具有通史性质的政书,以“十通”为代表。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隋末唐初类书和政书分析

1.类书

类书是摘录、汇辑多种文献中的原文,按类或韵编排组织,以供查检和征引的工具书。与百科全书不同,类书按类编排,侧重于辑录原始资料,尤其是文史资料,也很少修订。

一般认为,我国的类书起源于三国魏文帝曹丕时(220—222)刘劭、王象等编撰的《皇览》(已失传)。此后,历代都曾编写过类书。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末唐初虞世南编撰的《北堂书钞》。古代著名的类书主要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和《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和《格致镜原》等。当代的类书主要有:门岿主编的《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汇典》,吴枫主编的《中华思想宝库》,中国思想宝库编委会编的《中国思想宝库》、《东方思想宝库》、《西方思想宝库》、《二十世纪思想宝库》等。

(1)《艺文类聚》

唐高祖李渊欧阳询等人编纂。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类书。全书100卷,分成天、地、州、郡、山、水等46部,每部下再分细目。全书征引古籍1 430多种,对校勘古籍、辑录佚文具有较大的价值。同时,该书改变了以往类书偏重于类事、不重视采文,以及随意摘句、不录片段的缺陷,对后世类书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

(2)《永乐大典》

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即1403年7月,由解缙、姚广孝等147人奉敕修纂,约3 000人参加了编辑、校勘和录写工作,永乐六年即1408年12月告成。修成后没有刊刻,仅誊录一部,称为永乐正本。正文22 877卷,凡例和书目60卷,装成11 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修成后朱棣赐名《永乐大典》,并称赞这部书“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书,着为奥典”。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在当时真可谓“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经、史、子、集、道经、戏剧、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www.xing528.com)

嘉靖、隆庆年间,即1562-1567年,又誊录了一部,称嘉靖副本。正本约毁于明亡之际;副本至清代也逐渐散失。至清末移交京师图书馆收藏时,仅存64册。《永乐大典》今存800多卷,不足400册,散藏于世界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图书馆中。《永乐大典》被国外称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3)《古今图书集成》

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等纂修,后经蒋廷锡校订,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一部类书,内容涵盖我国15 000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共50万页,约1.44亿字。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1986年中华书局又与巴蜀书社再次影印。全书按内容分成六个汇编: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各汇编下分典,典下再分部。每部设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事、外编等项。该书所收资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天文等各个方面,是查找清康熙以前资料的重要工具。

2.政书

政书是中国古代记述典章制度的史书。它搜集我国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料,分门别类,按时代先后顺序编排,并详述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和发展。政书和类书最显著的差别是:类书只是辑录原始资料,不加改动,按类堆砌;而政书却要将采撷来的原始史料加以组织熔炼,使之成为一体。

政书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具有通史性质的政书,以“十通”为代表。“十通”即唐代杜佑撰的《通典》、宋代郑樵撰的《通志》、元代马端临撰的《文献通考》、清乾隆年间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以及近人刘锦藻编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共10部。“十通”可以说是贯通历代典章制度专史的资料汇编,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二是记述某一朝代典章制度的具有断代性质的政书,称为会要、会典。宋王溥编撰的《唐会要》是现存最早的专门记述一个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政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