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图书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实践

智慧图书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实践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读者营造沉浸式阅读体验。虚拟现实学习空间设置过小无法使用户通过自由走动获得沉浸感;过大则会导致丢失追踪信号的问题。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不能仅应用或提供一项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以空间为载体,推动实现“虚拟现实+教学”“虚拟现实+创造性探究学习”等教育方式的变革。

智慧图书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实践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读者营造沉浸式阅读体验。打造虚拟与现实结合的阅读空间。关于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利用新型教学媒介从技术层面来解决,即为学生建造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世界,实现阅读空间的虚实结合。虚拟空间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还为图书馆阅读空间增色不少。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的虚拟三维空间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可以模拟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活动,使使用者获得身临其境般的真实体验,便于使用者对虚拟世界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并且没有任何限制。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宿舍,学生都可以操作设备进行演示,就算在户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获取等。虚拟世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在虚拟世界中学生可以随意使用各种设备而不用担心由于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这种虚拟世界不仅为学生获取知识实践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助益,还使得图书馆阅读空间更具创新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虚拟现实技术若要充分融合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与服务,绝非仅仅引入个别工具或部分设施,而必须从系统化角度做好空间与服务设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图书馆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空间功能定位设计。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既可以是小规模的单人体验空间(只包含虚拟现实操作区),又可以是大规模多人互动的强交互体验空间(包含虚拟现实操作区及观看区)。后者较前者除了空间范围扩大,还需要增加数据可视化演示技术设备(如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墙等),具体采用何种空间形式取决于用户需求及空间的功能定位和服务目标。若以技术普及推广为目的可采用单人空间形式,以推动跨学科交流协作为目的一般采用大规模互动空间形式。(www.xing528.com)

第二,做好线下物理空间的设计。高校图书馆需要从区域大小、缓冲区、障碍物、地面材料等方面考虑物理空间的设计。首先,不同型号的设备支持不同活动范围内的追踪。虚拟现实学习空间设置过小无法使用户通过自由走动获得沉浸感;过大则会导致丢失追踪信号的问题。其次,沉浸式学习空间需要能够有效保护操作者不触碰到墙壁,空间保持通畅,确保用户在行走或其他动作过程中不受阻碍。最后,不同质地的地面材料、光线强度等因素也会影响操作者的沉浸感,在学习空间铺设地毯,通过家具设计、空间色彩搭配及其他视觉设计等手段的运用来强化空间的沉浸感和区域感。

第三,做好线上空间的设计。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不能仅应用或提供一项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以空间为载体,推动实现“虚拟现实+教学”“虚拟现实+创造性探究学习”等教育方式的变革。高校图书馆应配套建好线上学习空间,以此支持和鼓励业界分享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及空间构建的经验,针对不同应用阶段出现的共性问题提供共享化解决方案,例如避免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中出现晕动症和视觉疲劳的技术方案,三维建模、可视化分析、数据管理等工作的标准化流程,以及虚拟现实应用的最佳实践分享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