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核心问题: 短效与长效的关键

核心问题: 短效与长效的关键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说神经只是调节,心脉在不调节的情况下有一个变化的基础状态,这个变化来自内外环境,比如肝功能或食物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药和针灸。神经系统并不会需要能量时通知能量系统、不需要时就不通知,大事通知、小事就不通知,这在结构和原理上都不合理。

核心问题: 短效与长效的关键

如果,昨天你看了一场动作电影,很兴奋,一觉睡过剩下的兴奋就不多了,再睡两觉就没有了(记忆存在,而兴奋没有了);多数的成功学培训,内容可以存在很久,感觉只存在几个星期,甚至更短,这就是短效。

如果,你总是很积极,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闲下来就难受;反过来,你总感到无力,一直贪图清静,这些都是长效。

双系统工作原理推论列表2

1.人所有的行为都是需要能量驱动的,而我们的神经并不产生能量,也不能运输能量。所以,我们需要为油门配上发动机,为神经调控系统配上能量系统。

2.不同人的神经系统是不一样的,不同人的动力系统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动力还是不一样的,问题是如何区别调控系统和能量系统对行为不同的作用?

3.心脉系统相对于神经系统是独立工作的。就是说神经只是调节,心脉在不调节的情况下有一个变化的基础状态,这个变化来自内外环境,比如肝功能或食物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药针灸

4.能量调控不是神经系统,心脉系统自身、其他系统、外界环境都会影响到能量运作,只是神经系统是特别的。

5.从物质角度说,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对循环系统各自起了怎样的作用?或者各种血液成分的变化对循环系统本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西医来说似乎只要循环系统别堵着就行了。

6.从能量角度说,能量提供方有消化系统,能量调整方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部分)、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部分),能量输出方有运动系统、生殖系统(部分)、神经系统(部分),与循环系统的互动都是很大的。中医一直是这样说的,而分类方式完全不同,是跨界的、感觉的、感觉背后的。

7.脑的显性作用——对于能量系统的调控相对简单,加速减速(油门)通常针对即时行为。脑的隐性作用还是调控,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平衡,在西医看来就是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除了神经系统还需要呼吸、体液、局部组织器官(代谢影响)、肾—体液控制系统等的协同。

8.人的行为不一定会有意义,但一定会有感觉,这里的感觉特指什么?能量系统改变了感觉也跟着改变,而感觉改变了说明能量系统也有变化,有道理之效在于转化成有感觉,或者说有道理本身就意味着有力的感觉,反之亦然。

9.对不同的事我们有不同的反应,但是,对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可能是非常高兴、高兴、一点高兴、茫然、不适,态度可后补,但第一反应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左右的。

10.发怒是由我们的身体造成的,但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我们可以间接改变和影响情绪,但通常初始总是不知不觉地突然显现。神经系统并不会需要能量时通知能量系统、不需要时就不通知,大事通知、小事就不通知,这在结构和原理上都不合理。是所有事件都通知,只是通知的信号不一样,既有增减维稳又有级差。当然,联动是比通知更好的表述。这其中,当我们感到不兴奋的时候,也就是能量系统工作水平较低的时候,外界刺激所引发的信号也会小。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能量的全局跟随和局部跟随,局部跟随是指在能量水平大致不变的情况下,脑部位置的变化,然后就是跟随后的作用,并且会流向下一事件,所以,称之为随动。

11.发怒的情绪经常延伸至下一个无关的行为,其实,情绪和次级情绪都有这样的情况,另一个情况是在无对象时回忆激活。

12.我们的意识将我们的能量表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我们的能量自己未必认同这种分类,也就是说它们经常被混为一谈,因为,它们是同一种能量的不同表象。

13.心脉系统对行为的影响在感觉上是件匪夷所思的事,通常我们意识不到。敏感的人前几分钟还兴致勃勃,一转眼就兴味索然;前几分钟还意气风发,一转念就黯然神伤。强悍的人则要大的能量波动才会有所察觉,通常我们把这种大的能量波动称为强烈情绪,但即便如此,小的能量波动一样起作用。能量正负向增强趋向还是能量正负向的减弱趋向?换种说法,有兴趣、有意思、有意义都是能量支撑的结果,如前文所提到的盖伦的“相思女病人”,听到有兴趣人的名字有一个能量的跟进,接下来这个跟进的能量让病人某一方向兴奋增强。而如果这个女病人真有其他比较大的病,能量无法跟进,对原本感兴趣的某舞者她也不会再感兴趣了。当然,感兴趣和反感都是能量增加,而无兴趣和反感减少才是能量减少,这是能量系统的一个特点,方向与大小分开。

14.关于本章开始提到的B和C方向相同却因能量大小不同而产生的行为不同,正是能量隐性的决定权。“神”这个字,除了最始的学习之外,随后大大小小的体觉,总是在不断的改变其背后能量的大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能量随动的积累,我们就不能在脑中构建复杂。除了本身生理结构属性所产生的大小不同外,信仰、职业、兴趣方面的概念,通常都会有较高的能量,与之相关的是强度和次数方面的积累,其实,我们脑中所有的概念都是这样,学习所得不仅存在诠释的差异,在含义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因分量的不同而意义不同。所有的宗教仪式上几乎都没有几个字是听得清的或听得明的,但总会很带感。森海HD600和雪花牛排并不相关,但对发烧友吃货来说并不难取舍,除非有人两种爱好都有。这些既相关于概念能量的即时触发,也相关于长期构建。能量系统总是一搏一搏的,神经系统总是那么神奇,中间存在着秘密。

15.概念能量在西方心理学中似乎是不存在的。对理性来说概念都一样,但不但不同的概念附加的能量有大小,同一概念在不同的时候大小上还会有差异。换一个角度说,不管理性之顺建还是感性之强服,都会有大小,反过来在用的时候,理性之坚毅与感性之热切也是有大小的。理性只不过在结构效率上有点优势,在能构上反而居于劣势,且不足以形成绝对的全部。

16.心脉系统对调控系统的影响不会像神经系统对心脉系统那样明确和细节,而是用状态、预备、支持、能级等方式,对即时的运作和积累的构建起到作用。心本身有大小和通道方向,心通过脑取得了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脑本身没有动能,脑通过心取得了动力和能量结构的积累。(www.xing528.com)

17.一方面,心脉和心率变化是心跳不同的属性,能量运化和运输相关而不同;另一方面,心跳变化却不同地反应在脑、消化系统或运动系统,而且脑部组织也是分开的,仅大脑皮层就分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岛叶,每个叶上的沟回和区域的能量活动也并不同步。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的主观意识可以对生气进行抑制、转移等调控,相当于势能阀值对动能的限制;当然,有时我们的主观意识也会增强生气,相当于势能和动能的叠加。能量局部运化是非常复杂的,心脉能量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和中枢神经兴奋对能量系统的作用,分别类同于动能和势能的作用,一体的结果往往让人只注意到一面。

18.调控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区别:有些人倾向于控制系统,这是一种人为的假性,实际上与精神病相差不远,属于强迫症;当然,反向也是很麻烦的,完全由直觉来控制、不调控,严重时表现为智障,所以,需要调控。不同于汽车的发动机和油门,人的发动机和油门都是活的,即时性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长期性能又近似稳定,没有油门发动机也会有基准工作。而油门的工作状态反是发动机推动的,最终油门效力是在发动机工作基础上的相对,各是各的属性的结合。

19.脑干及大脑皮层方向的延伸都有油门的作用,只是性能不同,这一线与心脏的互动形成了我们完整的动力系统。

20.双系统工作原理,不是脑系统工作原理,更非心系统工作原理。

21.随动原理:意动引发能量变化,能量变化反作用在下一步或下一个行为。

【注释】

[1][英]苏珊·格林菲尔德人脑之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2][美]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6年。

[3]陈定学《一场持续千年的大争论》,http://www.aisixiang.com/data/63627.html。

[4]杰里·柯尼《喉返神经:进化走的弯路》,http://www.guokr.com/article/38500/。

[5]刘剑《盖伦与张仲景》,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7/03/23/39/82/46.html。

[6]本书所引《黄帝内经》原文,均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本。

[7]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三部九候”是古时一种全身遍诊法,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哪部的脉出现独大、独小、独迟、独数,即表示该经的脏气有寒热虚实的变化。

[8]李云霞、姚泰《生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

[9]蒋正尧、谢俊霞《人体生理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0年。

[10]许玉东、王建红《人体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1]苏珊·格林菲尔德《人脑之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12]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