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化理论:心理学家斯金纳和赫西的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理论:心理学家斯金纳和赫西的行为修正理论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在行为原本的回应之上人为增加回应称之为强化,减少回应就是弱化或者说反强化。强化理论最大的困惑,是能级阀值的增长,就是现在的强化方式。

强化理论:心理学家斯金纳和赫西的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作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最早提出强化概念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是一个行为前的、自然的、被动的、特定的过程。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巴甫洛夫等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而斯金纳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机体自主发出的,称为“操作性反应”。

这种理论观点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无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

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例如,当饥饿的白鼠按动开关时给予食物,食物便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例如,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动开关时停止电击,停止电击就是负强化。

在行为原本的回应之上人为增加回应称之为强化,减少回应就是弱化或者说反强化。

人为增加的是行为的感受,对行为肯定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因果周期很长的行为,做为续力的方式,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为增加不能替代行为本身的回应,对狗来说铃声和食物是有区别的,对人来说区别会更大(如果你觉得在听铃声的同时,不断地喂巧克力很费解,那么,在脑门上贴五角星,原理也是一样的,都是在原本能量上叠加吃的能量或其他能量)。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书呆子对人对己都是悲剧,而考呆子却是教育的人为。

强化理论最大的困惑,是能级阀值的增长,就是现在的强化方式。过段时间就不一定是了,比如奖金的数字。而行为本身的回应却有别于这种情况,人为的附加很多时候显然不符合能量规则,所以,也可以用制造错觉来表述。

狗对铃声流涎,铃声又不能吃。

当然,错觉用于自身行为反馈肯定也是有效果的,只是这个效果并不一定如人所意,因为,方向上会有偏差。比如在学习和工作中过分关注指标,甚至,在指标上耍花样而忽略事情的本身。人为错觉和自然错觉通常有所不同,在逻辑导向和能量导向上各占优势。

人是渴求尊严和自由的,因为,尊严和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摆布,是高能或机会的体现。当然,由于人的认知和感受各不相同,每个人都会有差别。另一方面,主观上利害的认知会正负向影响感受,反过来,感受也在影响认知,并在对错与多少之间存在错位。

通常,增加行为本身的质量和效率,效果远好于强化。老板和领导总有着比打工和下级更强的动力,因为,他们的反馈通常是直接的。

社会学习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远强于应试教育就是这个地方。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52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包含观察学习、自我效能、行为适应与治疗等内容。他把观察学习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四个阶段,简单地说就是观察、学习须先注意榜样的行为,然后将其记在脑子里,经过练习,最后在适当的动机出现的时候再一次表现出来。

首先,社会能够制造兴趣,没有兴趣的东西,不会去学,兴趣总趋向于你能感知的最大能差。接下来,就是寻求操作上的异同。最后,因动力和方法的异同,获得结果的异同(也就是行为的感受),自然地持续或者中止。

我们被迫学习的时候,费力还记不住;我们兴趣来了,不怎么费力,不仅记住,还能主动变化。感知的能量不是内容,却是内容的必须。

社会学习和应试教育哪怕内容完全一样,过程也不一样。社会学习是求异的,而应试教育是求同的;社会学习的反馈是自然的,也更丰富,而应试教育的反馈是人为的,还经常错位。虽然,应试教育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条件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却也有着无与伦比的低效。

行为取决于奖励和惩罚。行为取决于对奖励和惩罚的期望也是一个说法。这只是同一构建的不同过程。人的智慧使得人在事情未开始前有意无意调用以往类似的经验建立的能量准备差,我们称之为期望。比事情结束距下一个事件的教训,在时间上更为近。

奖罚在于感受的多向,而心理预期是反向的过去感受,是人对过去感受的反向加工,作为心理标准建设,都有产生差值的作用。

当然,期望能量远不如反馈的能量那么有决定性,同时也说明标准值是一直在变化的。

绩效是强化理论在企业中最多的应用,就是用人为的相对反馈来代替延时和复杂模糊的绝对反馈。要注意的是反馈和强化是两个概念,奖罚是强化,而反馈称为高回报和低回报,两种措施也可配合使用。

强化理论效果的关键在于能量堆栈是在意识之外的,把控感觉、导向、确认重于逻辑。其实,还有一种不那么引人注意,我们称之为潜移默化,更强的强化。(www.xing528.com)

行为感受在时间上的积累。

比如婚姻,男人和女人在能差上自然地吸引,同时也是排斥的,因为,能是变化的。

男人是积累释放,而女人是释放积累,所以,爱与恨交织。

但这个只是动物层面,我们的低级神经和动物区别不大,甚至还有很多不如之处(嗅觉在端脑的最前面,我们退化了)。我们比较强的是大脑,性与爱是情绪与情感的不同范围。

婚姻最大的特点就是积累?

不管好也好,坏也罢,一切都会积累。我们通常意识到每一天,而无意识天长日久。

婚姻是人积累潜意识能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时间很长,只是它们不一定是美好的。

快乐、痛苦、烦恼、琐碎。

第一,你能干什么?第二,你干了什么?

而结果是不断反馈的推动。

最大的敌人,完美主义者。

物质从零开始,是不好受的,但精神从零开始的建造是件幸福的事。而从各种意象来建造一定是不幸,因为,行为不是想象的对手。

婚姻是双方贡献和收获的平衡,而这其中的问题是实际的贡献和收获与感受上的贡献和收获在时间轴上的交错。在收付的度量上,无论是想象还是感受一定是不一致的,你觉得很好时可能是对方觉得很糟的时候,饭不能替吃,感觉也一样。但是,什么也没做感觉良好肯定有问题,有行为有积累、无行为无积累一定是不错的,而不同的行为只决定好坏。

最终,时间积累出强化的效果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配偶相处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能量体的差别,比如男女思维有个显著的不同,是有关于重点的问题,集中、分散倾向;而另一个却最好是能级的对等,各有所长,否则失衡也不易积累。

除了爱、情绪累积的强化,常见的还有我们的语言强化。我们的语言除思考交流的意识部分以外,还有非意识部分,用来加强或者减弱力量的表示,也就是说能量的附加。这个能量不仅有大小,还有结构,比如韩语,有个特别的后加强音,听上去比较感性——如果一直去模仿也会变得有点感性。他们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当然,他们的歌舞和其他民族不一样。西班牙语快而热情,法语柔和,德语的强音很多,也有顿挫感,俄语就是长和卷,一口气说下来,韧劲十足。经过一代人一生甚至更多的百十代人,积累出来的不只是语言本身。儿童可以接受任何一种语言,但老人就困难了。

同种语言能量的结构也是不断在变化,古语倾向于把简单的变复杂,而现代语倾向于复杂拆简单。城市中心口音趋轻,而城郊趋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语言,却可以同样指向和同样感觉,比如“走”和GO,说听写肯定不同,但控制部分和作用的大同小异也是很有趣的。反过来,不同国家“说谎”一词的语调、语气,对潜意识的影响又不同。

弗洛伊德是讲德语的,西语条框结构理性分析,越分析越清晰,最后出现一个整理过的结构思路环。中文是组合性的,越说越丰富,也可能越乱。国内的心理治疗效果可能还不如算命的,不同的结构能量。

其实,心理问题的主因通常都是心理能量的短期巨大异常或长期积累偏差,而这其中内容和形式异步、正确和效用异步、方向和大小异步。

积累强化的基础和持续,都在于行为反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