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件中出现率较高的毒物及其微量物证技术

案件中出现率较高的毒物及其微量物证技术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毒物是指某些进入人体或动物机体后能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在组织和器官内产生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的物质。案件中出现率较高的有单质汞、氯化汞及氯化亚汞。(二)毒物的微量物证技术1.薄层层析法薄层色谱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案件中出现率较高的毒物及其微量物证技术

毒物是指某些进入人体或动物机体后能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在组织和器官内产生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的物质。

(一)毒物的分类及鉴定

1.挥发性毒物及气体毒物

(1)氰化物,为剧毒工业原料,常见的有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等。检验可采用普鲁士蓝法、苦味酸试纸法、吡啶巴比妥法,定量检验可采用薄层扫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2)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麻痹作用,大剂量乙醇进入机体,能使呼吸中枢麻痹,呼吸麻痹是乙醇中毒死的主要原因。检验常用方法有化学方法、简易酒精测试仪及仪器分析法(气相色谱分析等)。

(3)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有较大的亲和力,能与之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干扰了血液的携氧功能,造成机体因缺氧而中毒死亡。检验方法有加热试验、氢氧化钠反应、钯镜试验、氯化钯法、吸收光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2.金属(非金属)毒物

(1)砷化物,砷化合物有氧化砷、硫化砷、亚砷酸钠、亚砷酸钙、砷酸钙等,多是用于农业杀虫的剧毒物质。检验方法为用铜片法(也称雷因希氏法)进行预试验,用升华法进行确证试验,最后用原子吸收或中子活化等仪器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

(2)汞化合物,汞化合物种类较多,凡易溶于水的汞化合物均有剧毒。案件中出现率较高的有单质汞、氯化汞及氯化亚汞。检验方法与砷化合物相似,以铜片法预实验,升华法确证试验,最后用原子吸收或中子活化分析进行定量分析。

3.安眠镇静药

(1)巴比妥类安眠药,为人工合成类药物,均为巴比妥酸的衍生物。检验方法有化学方法(钴盐—碱法反应等)、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分析法、紫外光谱分析法等。

(2)吩噻嗪类镇静药,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类镇静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病,也用以增强麻醉、催眠和镇痛效能。检验方法可通过化学方法、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谱法进行分析检验。

4.农药及杀鼠药(www.xing528.com)

农药,种类繁多,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1)有机磷类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的一类含磷有机化合物。易挥发,多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检验方法有化学检验如对硝基吡啶—乙二胺试验、二氯醌氯亚胺—溴试验、间苯二酚—氢氧化钠试验等,薄层检验,气相色谱分析等。气相色谱等仪器分析法是目前检验有机磷农药的主要方法。

(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毒扁豆碱类似物,具有杀虫能力强,作用迅速,有较强选择性,易分解,体内无蓄积中毒作用等优点。主要检验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对硝基苯重氮氟硼酸盐反应、氨基安替比林反应)、气相色谱分析、薄层层析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等。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以天然除虫菊酯化学结构为基础,人工合成的杀虫剂。主要检验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杀鼠药,包括毒鼠强(四亚甲基二矾四胺)、磷化锌、敌鼠、氟乙酰胺等,它们的检验方法通常为化学方法、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谱分析法及红外光谱分析法等。

(二)毒物的微量物证技术

1.薄层层析法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重要实验技术,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毫克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厘米×3厘米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厘米处的起点线上,晾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厘米。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厘米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2.气相色谱分析

色谱法 (chromatography):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固定相),另一相(流动相)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在同一推动力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不同,依次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色层法或者层析法。按流动相可分为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 。

气相色谱(GC)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利用式样中个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103~106)的分配(吸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即保存作用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出的色谱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