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导向文化:以学论教,实现转变!

提升导向文化:以学论教,实现转变!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直以来,我们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以恰到好处的预设,有效地引导学生生成。

提升导向文化:以学论教,实现转变!

有专家说得好:课改好不好,不听老师的汇报看看学生就知道;庄稼长得好不好,不听农民讲道理,看看绿油油的庄稼就知道了。

一直以来,我们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如果教师仍然按照预设的方案一线前进,学生便会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思维受到束缚。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要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既是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 “学”的价值。

树立课堂民主观念,教师乐于退到幕后。数学教师要树立民主意识,就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数学知识强行灌输的过程。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探索知识过程中的“领头羊”、指引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但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强调“师道尊严”,使得数学课堂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师成了知识的垄断者。具体表现在许多数学知识的给予过于直接,缺乏学生思维引导历程,把练习当作课堂的中心,依赖“题海战”等。树立民主观念就要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强化知识形成与自我构架,及时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就要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导演”和配角。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学完了“表内乘法”后,教材介绍了两千多年前的“竹木简口诀”,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和祖国的伟大成就,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向学生介绍了 “+”“-”的由来,学习“多位数乘1位数”时,向学生介绍了“×”的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表示法”,等等。又如学习“四边形”时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再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材呈现了古代的计时工具——刻漏,闪耀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数学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让学生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真正喜欢上数学,更好地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文化。

丰富课堂活动形式,使学生能有所表演。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必须有让学生能有所表演的形式。传统的严格按照形式逻辑结构,整堂课围着习题转的那种“剧本”下学生很难有所表演。教师不仅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衔接,更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现在不少老师所采用的“做一做”“画一画”“量一量” “猜一猜”“辨一辨”“估计一下”等方式,都是能让学生有所为的好形式。还有像数学小游戏、小论文辩论赛等各种开放活动形式,只要组织得好,都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言,能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让他们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体味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分数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图形的1/2,孩子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示1/2。(www.xing528.com)

生1:我折出了圆的1/4!

师:(激动地)什么,你折出了圆的1/4,你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小朋友吗?

生1:我把圆形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

师:很有创造力!同学们折出圆形的1/2,你却大胆折出了圆的1/4。你还能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吗?当她说完1/4表示什么意思时。吴老师说:“哎呀,真了不起!”随着吴老师的称赞,同学们鼓起掌来。这是多么精彩的生成篇章。吴老师的教学没有到此停止,她还充分利用生成性情境,把它作为既真实又生动的课堂教学资源,使之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服务。吴老师接着说: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不一会儿,学生折出了1/3、 1/6、 1/8……

吴老师真诚地欣赏着孩子们,热情地请孩子们把折成的不同图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不同的数学观点,并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真正落实“允许每个人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这一理念,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这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到“以学论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论学”的课堂,有了许多不确定性。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这里的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看到的而是对预设的挑战和超越——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以恰到好处的预设,有效地引导学生生成。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参与发现与创新,享受着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同时步步深入,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师生一起分享着体验与发现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无穷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