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创新方式

语文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创新方式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现在所提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并不能说是一种创新,而是对前人教学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先学后教”,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创新方式

杨 瑛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指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换句话说,孔子认为在教师教授之前,学生应该先学习,先思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也就是说,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都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应该由学情来决定。

所以说,现在所提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并不能说是一种创新,而是对前人教学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先学后教”,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确实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笔者今年任教的高三文科班,学生普遍比较认真,但上课的气氛较沉闷。而高三语文一开学就是文言文教学,相对而言比较枯燥。鉴于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我在和学生一起进行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学习时,就贯彻落实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先自己预习课文,要求他们把在文言字词和课文内容理解上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我在课前把这些问题进行整合,通过PPT在课堂上予以呈现。(www.xing528.com)

之后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问题,并要求他们讨论结束后每组至少回答一个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先回答问题的学生拥有选择权。这样,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也就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了。有时学生之间就某个问题产生不同意见,我也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他们也往往会通过查字典或者举一些课文中的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在讨论和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面对陌生的课文,学生势必产生了解的渴望,而在与文本的初步碰撞中又必然生发疑惑。郭思乐所提倡的生本教育,就是提倡将提问权大胆交给学生,这也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基本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把问题引向深入的作用。

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都很认真地预习了课文,有了自己的思考,提出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去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考虑如何为学生构建可以放飞思维的广袤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所以,让我们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多一点信任,相信学生能比现在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