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宗教信仰与生死信仰在艺术考古研究中的发现

宗教信仰与生死信仰在艺术考古研究中的发现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华盖之上有三面八臂明王,四周描画的是众魔军为阻止佛祖成道向其进攻的场面。图8唐绢质《降魔成道图》(局部)9唐彩绘白陶天王踏鬼俑奉文堂旧藏综上所述,唐代陶俑中的天王、护法降魔内容源生于佛教,并逐步转化为守护亡灵的冥界内容,这种由天神衍生为地煞的情况,反映了唐人笃信佛教的观念及视死如生的信仰,这种宗教信仰与生死信仰在本质上既有区别又有相通。[8]霍旭初:《西域佛教考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宗教信仰与生死信仰在艺术考古研究中的发现

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收藏的唐代绢画《降魔成道图》(图8),描绘了佛陀降魔成道的内容,此图像是小乘八相中的第五相。佛陀结跏趺坐于画面中央,手施降魔印,头顶有巨大的华盖。在华盖之上有三面八臂明王,四周描画的是众魔军为阻止佛祖成道向其进攻的场面。画的两侧从上到下分绘各种姿态的佛像,以此表明佛超常的法力。画的下部绘有白象玉女七宝。佛陀下方有一位四臂护法颇为特别(图8局部),其两臂高举法器,两臂下垂降魔,两鬼降服于地,头发被抓起,周身以“T”形裤蔽体,形象与图6同属天神降魔内容。

图8 唐绢质《降魔成道图》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

关于降魔,引霍旭初《印度、龟兹、敦煌降魔变之比较——佛教哲理向通俗化的衍变》:“降魔成道在佛陀的一生中,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件,是佛陀从凡俗转化为觉悟者的转折点。降魔成道在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里都备受重视。在各种三藏中都有详细的叙述,也是佛教艺术中最常见的描绘题材之一。”[8]不论是大小乘的“八相成道”还是“四相成道”,降魔成道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图9)。

图8 唐绢质《降魔成道图》(局部)

9 唐彩绘白陶天王踏鬼俑 奉文堂旧藏

综上所述,唐代陶俑中的天王、护法降魔内容源生于佛教,并逐步转化为守护亡灵的冥界内容,这种由天神衍生为地煞的情况,反映了唐人笃信佛教的观念及视死如生的信仰,这种宗教信仰与生死信仰在本质上既有区别又有相通。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天王降魔形象在此期间广为盛行,而天宝之乱之后,作为标准陪葬制式的天王神煞形象逐渐减少,加之后来武宗时期的法难,使得此类降魔题材的俑像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注释】

[1][唐]释玄应:《一切经音译》,商务出版社,1936年。(www.xing528.com)

[2][东晋]鸠摩罗什:《妙法莲华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3][晋]释帛尸梨蜜多罗:《佛说灌顶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4][唐]澄海:《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线装书局,2016年。

[5][后秦]僧肇:《维摩诘所说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李兆楠:《汉代抱婴陶俑用途考辨》,《历史文物》2015年第9期。

[7][美]巫鸿:《黄泉下的美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8]霍旭初:《西域佛教考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