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陶瓷史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中国陶瓷史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迄今为止出版发行的数个版本的《中国陶瓷史》中,由于该版本集大家之所成,采用材料翔实、可靠,大多为发掘出土和窑址采集,集中了当时绝大多数相关的考古学家、古陶瓷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历经数次研讨而成。

中国陶瓷史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最早对该类花枕进行论述的是《中国陶瓷史》,分类在其唐代绞胎器部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枕面也为三组团花,枕底刻‘杜家花枕’四字,国内还有一件底刻‘裴家花枕’四字,可知唐代这类瓷枕叫作花枕。在巩义窑址采集一件花枕的残片,但‘杜家花枕’和‘裴家花枕’作坊是否就在今巩县地区,目前还缺乏证实的资料。”[6]由此可以知道,《中国陶瓷史》将这类花枕的时代定为唐代,窑口推测在巩县,但“缺乏证实”。在迄今为止出版发行的数个版本的《中国陶瓷史》中,由于该版本集大家之所成,采用材料翔实、可靠,大多为发掘出土和窑址采集,集中了当时绝大多数相关的考古学家、古陶瓷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历经数次研讨而成。因此,一经出版,即成为学习和研究我国古陶瓷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影响深远。如在1995年出版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7]和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中都将该类花枕的时代都定为唐代。

图4 2016年11月29日,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博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lot682)
唐巩县绿釉绞胎镶嵌如意形“杜家花枕”,长24厘米,宽16厘米,高11厘米

该书因当时所见材料有限,部分观点还有待商榷,花枕的时代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陶瓷史》出版不久,上海博物馆的范冬青先生凭着对古陶瓷的敏锐意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花枕的时代和产地问题重新进行了探讨。于1987年,在其发表的《陶瓷枕略论》一文中,依据河南密县(今新密市)法海寺塔基地宫中出土的三彩舍利匣[8]和河北定县(今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出土的一件绿釉波浪纹净瓶[9],尤其是有“咸平元年”题记的三彩舍利匣装饰的绞胎和戳印太阳纹,与花枕中的装饰方法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因此,该文推测花枕的时代为北宋早期,产地为密县(今新密市)西关窑。这对于花枕问题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图5 三彩舍利匣
河南密县(今新密市)
法海寺塔基地宫出土(www.xing528.com)

图6 绿釉波浪纹瓶 
河北定县(今定州市)
静志寺塔基出土

2002年,同属上海博物馆的李仲谋先生在其《上海博物馆藏绞胎陶瓷及相关问题》[10]一文中,对花枕产生的时代和产地问题又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证。文中“四花枕的时代和产地”一节中,对花枕的造型、尺寸、装饰工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又增加了新的考古资料,对北京密云辽代冶仙塔塔基出土的绿釉净瓶,[11]从装饰方法和刻款等方面与花枕进行了比较、探讨,认为时代为北宋早期。在花枕的产地问题上,则依据巩县芝田窑调查出土的枕片,[12]推测巩县是花枕的产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