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师范教育:培养定向师资

中国师范教育:培养定向师资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7年4月,盛宣怀在南洋公学首设师范院,开设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外院、中院、上院,着力培养明体达用、勤学善诲的新型师资。盛宣怀在开设师范院的同时,创办了相当于附属小学性质的外院,为师范院的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重视“教学实习”是南洋公学师范院的一大特色。因此,自清末以来,定向型师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模式。

中国师范教育:培养定向师资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也是最有效的师资培养方法。1897年4月,盛宣怀在南洋公学首设师范院,开设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外院、中院、上院,着力培养明体达用、勤学善诲的新型师资。除了改革课程、组织管理,以及教学考核等之外,盛宣怀尤其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他要求师范生学习期间养成合格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样毕业后就能直接投入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之中。

盛宣怀在开设师范院的同时,创办了相当于附属小学性质的外院,为师范院的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南洋公学外院挑选120名学生,根据文化程度分为大、中、小三个班,这是我国最早的新式公立小学,也是近代早期新式小学教育的开始。盛宣怀创办外院的目的就是让师范生兼任教职,锻炼其教育教学能力,“令师范生分班教之。比及一年,师范诸生,且学且诲,颇得知行并进之益”。实际上,南洋公学的外院如同当今师范生的实习场所,师范生在教学中获得自我发展,通过自我发展去提高教学质量。重视“教学实习”是南洋公学师范院的一大特色。这种定向师资培养对于提高师资养成的有效性以及合理导向具有积极作用,并且有助于构建专业化教师教育的体制,促进社会崇尚教师职业的风尚。因此,自清末以来,定向型师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模式。(www.xing528.com)

盛宣怀也特别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外语阅读及翻译能力,这不仅是近现代高等教育注重专业化的特征,更是拓展知识、丰富及更新知识内容的需要。“兴学为自强之急图,而译书尤为兴学之基址。”要想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非能读西国之籍,不能知西国之为”,而“西国语言文字,殊非一题可几,壮岁以往始行学习,岂特不易精娴,实亦大费岁月”,必须通过译书来使西方的知识得以传播。所以,盛宣怀在南洋公学设立译书院,选择图书馆所购的各国书籍,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这些练习为学生日后进行本国中小学教材编写打下了坚实基础,如师范生朱树人、沈庆鸿等编写的《蒙学课本》《物算教科书》《本国初中地理教科书》等,都是当时优秀的小学课本,在南洋公学试验后并推广至全国。特别是由南洋公学师范生编写的《蒙学课本》,是我国近代最早的自编小学教科书,开创了近代中国自编新式中小学教科书的先河。在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历史上,这种教学新旧转型中的重大事件,对近代教学改革具有特殊意义,从当今校本课程及教案资源的开发建设来说,也无疑是一个成功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