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金融中的典当地位:广西民族地区研究

乡村金融中的典当地位:广西民族地区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近代广西民族地区金融的落后而导致借贷资金的缺乏,典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解决部分民众的经济困难,成为民众生产生活资金的重要来源,在民族地区金融体系中占用一定的地位,人们对典当的依赖程度也是日益加深。由于典当吸收存款的利息较高,除来自政府的资金外,民族地区的闲散资金也大多存放在当铺生息。受各种因素影响,民国10年后广西民族地区大部分典当倒闭,使得民族地区金融体系受到严重打击。

乡村金融中的典当地位:广西民族地区研究

由于近代广西民族地区金融的落后而导致借贷资金的缺乏,典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解决部分民众的经济困难,成为民众生产生活资金的重要来源,在民族地区金融体系中占用一定的地位,人们对典当的依赖程度也是日益加深。经济稍微宽裕的少数民族民众也多将自己的资金存放于当铺,按时领取利息

由于典当吸收存款的利息较高,除来自政府的资金外,民族地区的闲散资金也大多存放在当铺生息。如贵县(今贵港市)“大的当铺还兼营放贷、吸收存款等业务”。[19]在一些地方,富户甚至主动要求典当利用他们的资金,如贵县桥圩(今贵港市桥圩镇),“本地地主有时把钱送到广东人的铺头里,要求他们用一些,月息就比当地人借贷平一些,但至少也给一分二厘”。[20]20世纪30年代中期后,随着新式金融机构的建立,城镇游资大多被银行吸引,存入典当的公私款项逐渐减少,但在乡村圩市,典当仍是主要的金融机构。(www.xing528.com)

这样,典当既有贷款的功能,又吸纳社会存款,成为新式银行成立前民间金融的流通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社会上发挥重要作用。受各种因素影响,民国10年(1921)后广西民族地区大部分典当倒闭,使得民族地区金融体系受到严重打击。如民国10年(1921),武宣县忠信饷押、贞昌饷押“同时歇业”;民国18年(1929),美利生饷押停业,“目下全县无一典铺,商场因而交困”。[21]贫民不得不付出更高利息借人其他形式的高利贷,“押店月息三分,然民十以后,闭歇者多矣。农民遇有青黄不接,惟有借食谷花,每百斤大率须偿百五十斤至二百斤之谱”。[22]抗战爆发后,广西民族地区的典当基本停业,导致贫困民众经济困难时无处借贷,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产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