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服务的作用与地位

重庆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服务的作用与地位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重,维度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需要靠大量财政投资外,更需要依靠财政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方合力投资的格局。重庆市乡村振兴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需要存款、代理、支付、资金结算、理财、资产管理等服务。因此,一个健康运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促进重庆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重庆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服务的作用与地位

1.重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服务的内涵界定

结合重庆市乡村振兴中的现实情况,适应重庆市乡村振兴中的市场主体金融服务需求变化特征,重庆市乡村振兴中的金融服务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

融资、担保、租赁服务。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其首要任务就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重,维度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需要靠大量财政投资外,更需要依靠财政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方合力投资的格局。就金融机构而言,其提供的首要金融服务就是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来源展开的服务。这主要分为四种情形: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并且建立了长期借贷关系,金融机构就可以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向其提供融资渠道;第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有成为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也没有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有足够且易变现的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可以通过抵押贷款获得金融机构融资;第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不是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又缺乏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传统标准抵押物,其可以通过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的方式来获得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第四,对于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租赁和经营性租赁农业机械等固定设备的方式,破解融资困境。同时,在生产经营中,可能存在少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失败,其已购置的农业资产就会闲置,就可能产生委托租赁需求,需要将农业闲置资产设施租赁出去,以盘活乡村资产。

②农业风险管理服务。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其重要任务就是分散农业经营的风险。重庆市乡村振兴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观存在着生产经营风险信贷风险、生命财产风险。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有机统一的过程,客观存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这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保险,以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同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过程中,受到农业生产经营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可能最终会引发信贷风险,造成银行不良贷款产生。为了减轻银行不良资产压力,也需要保险机构为银行业机构提供信贷保证保险;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开发期权期货交易品种和平台,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避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而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命财产面临的风险,则需要保险公司为其提供财产和人寿保险等服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③农业融智服务。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其支撑任务就是提供金融中介服务。重庆市乡村振兴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需要存款、代理、支付、资金结算、理财、资产管理等服务。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收款和付款等基本的资金收支活动,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结算、存款、支付等金融服务,满足其日常生产经营需要;第二,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闲置资金时,囿于银行的基本存在利率较低,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稳健的理财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以提高闲置资金的资产收益率;第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知识相对匮乏,可能存在遭遇金融诈骗等风险,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在处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务的时候严防死守,谨慎对待,把控其金融风险,同时也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及更多的金融知识。

2.重庆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的地位

①金融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先导性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抓住人、地、钱的问题。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通过资金要素供给,对乡村产业发展与生产经营起着“第一”和“持续”推动力作用。没有资金的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就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滞。所以,实现重庆乡村振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融资难题。在乡村振兴中,单独依靠财政支持,不仅会增加政府负担,扩大财政赤字,也难以弥补农村的资金缺口。因此需要金融支持,发展和完善乡村金融市场,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在管理有效、风险可控、财务可持续基础上将更多的金融资金配置到农业农村领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资金。(www.xing528.com)

金融体系是乡村振兴风险管理的保障。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等特征为一体,农村地区地域广阔,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文化习俗、生态基础等方面的区域差异显著,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发达的城市经济相比,重庆市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市场风险,还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生态风险。这些风险相互交织,不仅不利于调动农村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各类投资者下乡兴业的热情,使得社会各类人才、资本难以自发地流向农业农村。而行之有效的“担保+保险”模式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很好地分散农民以及各类经营主体所面临的风险,降低其可能面临的损失。同时也可以建立类似于农民互助的专项基金,通过将农户的风险资金集聚起来,帮助有困难的农户渡过难关,有效地缓解乡村生产中所面临的风险。而适合重庆乡村地区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也有利于稳定农产品物价,降低其市场价格风险。因此,一个健康运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促进重庆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3.重庆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的作用

①提供融资便利,解决资金要素困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将整体呈现出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种养结合的发展趋势,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为特征的“大三农”“新三农”“特色三农”将大量涌现。但“三农”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打通金融供给渠道、丰富金融供给产品、简化金融供给流程,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源头活水”。

②分担乡村生产生活风险,减轻融资与经营风险压力。重庆乡村坡耕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土壤肥力不足、极端天气频发、雨量分布不均等特点,导致农业生产“高风险,低收益”,严重阻碍了农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好政策性银行、保险机构的作用,积极分担城乡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等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乡村振兴提供风险分散保障。例如《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提出,2018—2020年新增担保融资共计105亿元,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额390亿元,其中市级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担保贷款额不得低于当年担保贷款发生额的60%。前期政策性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积极介入,必然会提升乡村地区的信贷引导力,优化乡村地区商业金融进入环境,分担乡村发展风险,吸引商业银行服务乡村,为重庆乡村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通道。同时,重庆各地可以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建立互助基金,将单个农户或单个经营主体的风险在互助基金内部进行分散。总之,利用担保、保险、期货等金融服务机制,可有效分散乡村振兴中的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易、农业融资等环节的各种风险,促进乡村持续健康发展。

③提供结算、理财等融智支持,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存款、代理、支付、资金结算、理财、资产管理等基本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结算、存款、支付等金融服务,满足其日常生产经营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稳健的理财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闲置资金的资产收益率。金融机构在处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务的时候要严防死守,谨慎对待,把控其金融风险,同时也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及更多的金融知识。总之,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结算、理财等融智服务,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效率,更好地体现了金融服务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