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鱼叉的历史与应用-从古至今

鱼叉的历史与应用-从古至今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鱼叉应该是最原始的捕鱼工具之一。究其历史,由来已久,从出土文物已知,早在旧石器时期,就使用骨质鱼叉捕鱼,发现于辽宁海城小孤山。过去的野生淡水鱼有的重达二三公斤,被叉中后会在水中翻身打滚,费好大力气,才能将它制服。有关叉捕的详细描写,当属唐诗宋词。“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

鱼叉的历史与应用-从古至今

鱼叉应该是最原始的捕鱼工具之一。究其历史,由来已久,从出土文物已知,早在旧石器时期,就使用骨质鱼叉捕鱼,发现于辽宁海城小孤山。历史学者认为,鱼叉的创造发明,是人类从狩猎转向渔猎的结果,开启了人类制造工具仿生思维设计的新思路。以致后来又有人把这种鱼叉改造加工成名叫飞叉的武器,构成兵器时代的兵器大家族。

鱼叉是专门依靠手和臂投掷抛出而特制的叉,杆长2~4米,用木或竹制成,铁叉叉头形状分为两股、三股、五股不等,均有倒须,其中的中股挺出如枪头的三股叉和五股叉最为多见,锐利无比。捕鱼时,可以站在河岸,也有的划船入河,双手紧握叉柄,眼睛巡视着水中或靠岸的水草边,一旦发现鱼情,眼快手疾抛出鱼叉,稳准狠地叉住。鱼叉叉到的鱼往往都是大鱼,有鲫鱼、鲤鱼、草鱼鲶鱼黑鱼等。过去的野生淡水鱼有的重达二三公斤,被叉中后会在水中翻身打滚,费好大力气,才能将它制服。这些鱼一旦被鱼叉扎住,因为叉顶有倒须,再怎么摇头摆尾也不易逃脱。利用鱼叉追捕速度快的游鱼时,像两合水的梭鱼,在水中极敏捷,游速极快,投掷鱼叉时,除了要准确判断好它的方向,还要打好提前量,保证鱼到叉落,一叉命中。古今渔业历史典籍著述,根据叉捕活动中所用人力和渔获量,一般将其归为小型渔猎活动。有关叉捕的详细描写,当属唐诗宋词。“弯弓注碧浔,掉尾行凉沚。青枫下晚照,正在澄明里”(唐·陆龟蒙渔具诗·十五首》)。“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清乾隆题董浩画作《渔叉》诗云:“三股五股矛,七尺八尺竿。执以刺川鱼,奇中无空捐,昔犹资夜炬,今直敢深渊。潜者至难逃,观之为长叹。”(www.xing528.com)

鱼叉自原始部落时就使用,沿用了数千年,如今却很难见到用鱼叉捕鱼的场景,即使想拍摄到作为老物件的鱼叉,也颇费了一番周折。最终在秦皇岛昌黎的老吠商会和雄安新区的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分别拍摄到老的鱼叉头和带杆的完整鱼叉。后来,在曹妃甸农场场部东边的养殖场,还曾见到扛着鱼叉的渔者。在六农场曾一村张景平的家里,发现他自己新制作的鱼叉,看来民间使用鱼叉还大有人在,亦犹见古老鱼叉的生命力依旧在,传统的治鱼之法仍然在有人继续传承。幸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