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镰:过去的记忆,收藏家追逐的古董

火镰:过去的记忆,收藏家追逐的古董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清代,火镰已由手工匠单一生产变成工厂规模化生产,并出现品牌产品。在火镰盛行年代,几乎所有男人腰间必佩此小用具。火镰的组成,除铁镰之外,就是火石和火绒。随着火柴的普遍使用,火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少。进入21世纪,火镰已经成为收藏家追逐的古董,成为博物馆、民俗馆里的珍贵收藏品,被历史尘封的火镰已成为过去的记忆。

火镰:过去的记忆,收藏家追逐的古董

小的时候,常常充满好奇地看爷爷抽烟。他抽的是旱烟袋,点火不是用“洋火”(火柴),而是用火镰。他平时随身携带三物,除了一只一拃(读zhǎ)多长的烟袋,还有一个烟口袋和一把火镰。火镰也有一个包,用来存放火绒、火石。他抽烟时,是先把烟袋锅装满旱烟,然后捏一小撮火绒贴在火石边上,握紧火镰,对准火石“咔嚓、咔嚓”击打几下,火石迸出的火星便把火绒引着了。然后仔细把火绒放到烟袋锅子里,赶紧“吧嗒吧嗒”地连吸几口,就点着烟了。20世纪60年代,火柴虽然开始普及,但毕竟要花钱去买,很多乡下人抽烟,特别是抽旱烟袋的,还是习惯用这种传统的火镰取火。

长大了才知道,远古普罗米修斯茴香树的枝条盗来太阳神阿波罗的火种,奥林匹克运动会要用抛物线形的锅聚焦太阳采集火种,教科书里还介绍过钻木取火、击石取火、木片取火、冰块取火、凸透镜取火等等生存技能,但这些都未曾广泛流行和使用,而火镰却长期在民间存在,流行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最初的火镰造型十分简单,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由钢铁煅打而成,上窄下宽,很像弯弯的镰刀,“火镰”之名概源于此。火镰也称火刀,《汉语大词典》:“火镰,取火工具,用钢制成,形似镰刀。”火石,《汉语大词典》:“即燧石。”用坚硬的石条或石块,最好是白玉石或水晶石为原料为佳。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火器》载:“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用火镰等进行人工取火,不但用于百姓生产生活,也用于战场,古代将火石配以火刀、火绒等取火。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118回写道:“你等身边带将火刀、火石直接去那山寨背后,放起号炮火来。”到清代,火镰已由手工匠单一生产变成工厂规模化生产,并出现品牌产品。据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黑龙江外传》卷五中说齐齐哈尔“出火镰,以关东贵之,称其加钢甲于内地,号卜奎火镰,相赠答以为土产佳品。”古代人们大都将火镰等取火工具装在用皮革等材料制成的各种各样的荷包里,这些荷包根据个人喜好及条件制成形态不同,异彩纷呈的装饰物,有的火镰上还刻有作坊工匠名款,也有刻有定制人的名款等。

在火镰盛行年代,几乎所有男人腰间必佩此小用具。由于地域或使用者的身份不同,火镰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一般人的火镰装在普通的荷包里,头人贵族使用的火镰缀着金、银、铜等做成的装饰,上面镶嵌着珊瑚宝石,雍容华贵,简直就是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成为人们闲暇之时掌上把玩的物件。(www.xing528.com)

火镰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取火器具,始于什么年代早已无从考证。相传最早是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才有了燧石取火,火镰就是人类在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的基础之上,研制出来的一种理想的取火工具。因它用纯铁打造而成,与石头撞击出火星,即使风再大也不影响取火。诚如清代学者李光庭《乡言解颐》所言:“钻木映日,皆可取火,而总不若火镰之便。乡人谓与火石、火绒为随身三宝,非谬赞也。”乐亭大鼓《大闹天宫》中也有这样的鼓词:“怀中取出了三桩宝,火石火绒火镰刀”,也是说用它打着烧纸。

火镰的组成,除铁镰之外,就是火石和火绒。火石即一种能在摩擦碰撞之时产生火花的石头,据说一般产自河滩,因经过千百年的河水冲刷和相互碰撞冲击,质地相当坚硬,且含磷质,也有从山里直接开采出来的,其纯度也很高。火绒在一般地区是野生植物艾蒿的嫩叶,将其采摘晾干揉成棉絮一样的绒丝。在曹妃甸是利用水生植物蒲草。秋季采集蒲草棒上的蒲绒晒干备用,再取高粱秆瓤子,点火烧成灰,把灰揉入备好的蒲绒中,火绒便做成了。

随着火柴的普遍使用,火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少。进入21世纪,火镰已经成为收藏家追逐的古董,成为博物馆民俗馆里的珍贵收藏品,被历史尘封的火镰已成为过去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