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水门:农场排水闸的起源与发展

下水门:农场排水闸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水门,位于一农场场部东南2公里处,与八里滩养殖场接壤,为东灌区排水闸。当年日军在这里开垦稻田兴建水闸以后,就有下水门这个名称。因为这个水闸是作排水用的,故当地人在水门前边加了一个“下”字称为下水门。农场用水引滦河水入溯河,在今柏各庄镇东转南修建东灌区,与之配套的排水设施同时开工修建,这便是今天的下水门。

下水门:农场排水闸的起源与发展

下水门,位于一农场场部东南2公里处,与八里滩养殖场接壤,为东灌区排水闸。全场稻田排水,包括部分居民生活废水,都从这里排出,与溯河合流后入渤海。据《一农场场志》记载:“原为民国31年(1942年)侵华日军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农场’强征本地劳工修建,青砖混凝土结构。1958年兴建国营柏各庄农场时对该闸进行修整加固。水闸全长19.5米,宽3米,面积58.5平方米。全闸共计10孔,每孔宽1.5米,闸板及启闭器均已丢失,现已报废。”

当年日军在这里开垦稻田兴建水闸以后,就有下水门这个名称。原来日文中的水闸写为“水門”,发音也接近汉语“水门”两字读音,后来慢慢演绎成了一个地名。因为这个水闸是作排水用的,故当地人在水门前边加了一个“下”字称为下水门。这个建筑物,是侵华日军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实物见证。在水闸外侧水道直通渤海,在日寇统治时期,曾经作船码头使用。这里水位较深,长年不淤,水域宽阔,日军所需物资,多从此上岸。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实施“以战养战”政策,相继成立一系列农业生产的指导机构,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于1941年3月7日在北平(北京)举行创立大会,4月1日正式营业。公司本部虽置于北京,但在天津、滦县(地址在今滦南县柏各庄镇)等地设立事务所。虽然名义上是股份公司,但实权完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主要开展开发农地、招募农民、经营农场,涉及军粮城、茶淀、信义、滦县4个农场及蓟运河与滦县两个地区。滦县垦殖所开垦稻田,俗称“滦县农场”,便是现今曹妃甸区一农场的前身,于1941年测量,1942年动工。农场用水引滦河水入溯河,在今柏各庄镇东转南修建东灌区,与之配套的排水设施同时开工修建,这便是今天的下水门。(www.xing528.com)

这个水闸建筑坚固,设计合理,除了做排水入海之用外,同时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防止海水倒灌,其闸门称蝴蝶闸,往下放水时就打开,海水涨潮时便会合闭起来,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样可开可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