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践效果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践效果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2012年上半年,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长显著慢于预期,这进一步促使美联储实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需要说明的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还与扭转操作有密切关系。此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就业市场,即美联储希望通过购买国债来压低长期利率,并对劳工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践效果

在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扭转操作后,美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具体表现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1.1%快速上升至3.5%,而2012年9月失业率也降至7.8%,处于次贷危机以来最低水平,但仍然高于美国预先设定的5%~6%的目标失业率水平。金融市场也得到快速复苏,2008年12月底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仅为8 776点,但到2012年8月,已回升至13 091点。

1.财政悬崖冲击下美国面临二次探底风险

正当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时,2012年下半年,美国迎来了又一个艰难复苏期,即在2012年年底将面临可能到来的财政悬崖(fiscal cliff)危机。2012年11月8日,美国国会预算局称,若美国坠入财政悬崖,到2013年美国实际GDP将下降0.5个百分点,同年第四季度美国的失业率将上升到9.1%,美国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因此,财政悬崖的到来将使脆弱的美国经济更加不堪一击。另外,2012年上半年,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长显著慢于预期,这进一步促使美联储实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因此,推出QE3已是迫在眉睫。

需要说明的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还与扭转操作有密切关系。首先,美联储不可能无限增加扭转操作的资金规模;其次,扭转操作所带来的市场效果反映它并不是良好的救市工具,这必然导致另一个更好的政策来取代它。自2012年9月21日扭1转操作被宣布实施的当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幅下跌,次日下跌幅度加大,市场反应超出了美联储预期。人们对扭转操作这样通过强制性政策来压低长期利率的措施,持悲观态度。因为这一做法并不能反映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违背了市场价格理论,使银行金融机构根本无法根据市场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价。扭转操作并未改善商业银行的惜贷现象,也就难以促进资金有效地转向实体经济,因此扭转操作的经济无效应性间接导致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www.xing528.com)

2.无限期、无限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2012年下半年,全球市场波动的风险增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指标显著下行,经济体“二次探底”的疑虑始终弥漫在人们的心头。美联储又一次“拧开水龙头”,拉开了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大幕,2012年9月13日决定正式启动“无限期”、“无限量”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主要内容包括每月再添置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期限延续至劳工市场和经济形势得到根本性改善为止;将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0~0.25%之间直到2015年中期;继续推行扭转操作和再投资政策。截至2012年年底,美联储已经购买了15 670亿美元长期国债,14 1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1.75亿美元政府资助企业的债券,共计31 520亿美元。同时,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前几次明显不同,主要是因为没有给出明确的总购买规模和购买时限,只给出了前瞻指引,即在失业率、新增非农就业、劳动参与率变化等一揽子指标没有出现实质、持续性改善前,宽松政策均存在加码的可能。此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就业市场,即美联储希望通过购买国债来压低长期利率,并对劳工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