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者智慧与拼搏——记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副总裁杨金发

创业者智慧与拼搏——记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副总裁杨金发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任《农民日报》驻福建记者站站长、现任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副总裁。迎接挑战,从未止步“实力创造财富,激情成就未来”,这是杨金发的人生座右铭。1999年7月,凭着自己扎实的基础和不俗的能力,杨金发成功进入了超大现代农业集团。2003年2月,他就任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总裁助理、超大现代农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年仅29岁的他成了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最年轻的副总裁。

创业者智慧与拼搏——记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副总裁杨金发

杨金发,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999届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曾任《农民日报》驻福建记者站站长(首席记者)、现任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副总裁。

迎接挑战,从未止步

“实力创造财富,激情成就未来”,这是杨金发的人生座右铭。正是这句话,鞭笞着杨金发积极面对人生,勇敢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摆脱成长过程中低落的情绪,并让他能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自己过去的成绩、今天的处境和明天的道路。

毕业于莆田四中的他,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是佼佼者。考入农大后,杨金发对未来有些茫然,因此,在入学后的一段时期里,他的情绪比较低落。但是,短暂的徘徊并不能抹杀他心中的抱负和憧憬,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全心全意投入到他的新环境里,并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大一时,担任班长的他,面对当时同学年龄差距悬殊、教育层次复杂的班级现状,尽职尽责,为同学们服务,不仅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而且还带领班级获得了“校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而后他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兼院自律会主任,为学院工作献计献策,不辞辛苦;大三时,他还担任了1998级兼职辅导员,配合辅导员做好1998级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这再次充分证实了他的能力。

1999年7月,凭着自己扎实的基础和不俗的能力,杨金发成功进入了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刚进入超大的他,认真严谨地从基层岗位做起。在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他还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仅半年,他就因突出的表现被任命为超大新闻中心部门主管,成为当时集团最年轻的部门主管;半年后,他又被任命为超大信息新闻部部门经理;2001年,他被提升为超大现代农业战略研究所所长助理;2001年初,当时《农民日报》招收记者,在自己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敢于挑战的激情“武装”下,杨金发毅然远赴“京城赶考”,和四面八方的高手一决高低。心中的那份激情,激励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事业成功的彼岸。尽管当时的他只是其中学历和职称最低且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最终,他以前三名的好成绩凯旋。

2003年2月,他就任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总裁助理、超大现代农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年仅29岁的他成了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最年轻的副总裁。

2008年11月3日至7日,他作为应海峡交流基金会邀请赴台团成员之一,见证了“两会”就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两岸全面通邮和两岸食品安全等议题的协议签署仪式。(www.xing528.com)

2008年12月9日,在两岸出现柑橘滞销的情况下,作为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副总裁的他,与台湾云林农产品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县农会就采购台湾丰产滞销柳丁正式签订协议。杨金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大陆有些地方柑橘也发生滞销情况,但是我们在解决大陆柑橘问题的同时还是很愿意帮助台湾的农民兄弟的。”他还说:“可以说,两岸兄弟一家亲,在台湾农民兄弟有困难的时候,我们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紧急采购,更重要的是通过紧急采购互动来培育两岸交流合作。我相信通过这个合作的加深交流,两岸会形成更加广阔的合作天地。”

正如杨金发所说的,“工作是充满挑战的,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在发展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固定不变的1+1=2的公式可以用。”不断追求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他,从未止步前行。

谈及就业,语重心长

“作为农林院校的学子,一定要消除内心的自卑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这样才可能在竞争中绽露锋芒。”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问题,尤其是对农林大学学子而言,杨金发有着自己的见解。

他思路清晰地分析了一个应届毕业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怎样的准备去面对、去迎接激烈竞争的挑战。第一,作为涉农涉林院校的学生,一定要消除内心的自卑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这样才可能在竞争中绽露锋芒。第二,对一些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来说,千万不可过于自大狂妄。学历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而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对那些学历较低,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也不可以消沉,要鼓励自己多“敲门”,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第三,别把待遇看得过高,先就业后择业,才是最理智的做法。因为现在的岗位供需不协调,企业又是完全面向市场的,它要考虑成本,所以择业标准不宜定得过高。同学们可以先在岗位上以其作为平台,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积累一定的原始资本,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综合自己的客观条件,寻找有利时机择业。这种机会的寻找是主动的,而不是一种苦苦的等待。第四,对一些学生干部而言,对自己所具有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切忌不可高估。因为校园内、同学之间的管理比较单纯,有别于社会、企业所要求的能力范围。管理是一门艺术,希望同学在就业道路上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基础做起。第五,岗位的选择要以自己的特长为立足点,同时在就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第六,不要过于盲目地追随考公务员考研之风,每个人的性格、兴趣、特长等条件各不相同,同时当前供小于需的形势,也限制了这些道路。第七,要摆脱过去的就业观念,试着走一走向企业发展的就业管道。因为,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的经济环境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将大于机关。第八,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充分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合理选择就业,切勿强迫自己追求脱离实际的虚幻的职业理想。大家正确看待自己,合理选择就业。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这就要求每个人在每个时期与每个岗位上都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把自己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信,杨金发校友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能给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一些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