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诗《八月十五》:夜游桃源

唐诗《八月十五》:夜游桃源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像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锯”“蹄”谐“句”“题”)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唐诗《八月十五》:夜游桃源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译文】

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像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碧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也不见一缕,可以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那些行动的物体全在视野之中,天那么高,地那么平,仿佛可以看见千万里之外。“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云彩聚集,星斗挪动,仙乐奏响,让人肌骨寒肃。金色的霞光从东面渐渐升起,月轮西斜,仙影远去,我还在频频回望。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

国学知识】(www.xing528.com)

谐音双关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金圣叹刑前自叹。“莲”谐“怜”,“梨”谐“离”)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四川内江三元塔楹联。“孔明”“江围”“旅步”“槽巢”谐“诸葛亮”“姜维”“吕布”“曹操”,此外还含有人名:“关羽”“张飞”)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解缙、李调元互嘲。“锯”“蹄”谐“句”“题”)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洛阳,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春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