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入海寻鲜,海带繁育救援行动成功,展现鲜味基础形态

入海寻鲜,海带繁育救援行动成功,展现鲜味基础形态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带董志安为了得到鲜味,人们不仅成天往我这里跑,还要帮助海带繁育后代。救援行动很成功,明年又可以孕育更多海带宝宝,让海带可以在人们的餐桌上展现鲜味的基础形态。收来的海带鲜味层次更丰富的海系料理,则由我的另一个味觉担当来展示。海鲜离开海水后,氧气和高温给微生物军团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海鲜的鲜味物质会在短时间内,被这些闹腾的微小生物纠缠上,逐渐丧失活力。

入海寻鲜,海带繁育救援行动成功,展现鲜味基础形态

每天傍晚,我都要把自己挤进并不宽敞的河道。潮水的力量,会帮助人们收割一种美味的藻类——海带。海带干燥后,一层白色粉末渗出带片,我最神秘的味道,就藏在这里。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味道的搜索,精明的厨师用各种海鲜,组合出数不尽的佳肴。但自从一百多年前,人们从一碗简单的海带汤里,提炼出鲜味以后,才发现,原来“烹饪”就是在用各种办法,把“鲜味”提高到最大值。

福建浦霞县东吾洋,海带养殖区域。

我是海洋,生物想在我这里生活可不容易,海水的盐度给它们的细胞带来巨大的压力,于是它们产生出一种调和剂,在我的水体和细胞液之间形成缓冲。这层缓冲物质,就是让人魂牵梦绕的鲜味。于是有一种说法,海水盐度越高,鲜味就越浓烈。

海带

董志安

为了得到鲜味,人们不仅成天往我这里跑,还要帮助海带繁育后代。董志安是海带育苗所的所长,半生都在研究海带。我的这种神奇藻类,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了解海带喜欢什么气候,在每年的什么时间吐孢子,什么时候育苗品质最优。他尽最大的努力,为海带创造最适合的生长发育环境,低温、自然光、循环水和营养,一个不落,等待海带形成孢子,逐渐成熟。

在这间通透的“产房”里,未来三个月,会有将近五千亿颗海带孢子喷出。这些数量庞大的宝宝们,将在帘子上成长为幼苗,再到我的更深处慢慢长大。而后,带着迷人的鲜味儿,海带走向更深远的内陆,让那里的人们,也可以在餐桌上享受到海风的吹拂。

但不要忘了,我是阴晴不定的海洋,如果想源源不断从我这里获得鲜味,必须像和我打了一辈子交到的老人一样了解我才行。东吾洋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如果看到山顶上有一块一块的云朵,最近几天必有台风。想适应我的怪脾气,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调整自己的生活节拍。

天气预报发布了台风预警,董志安需要马上去把他的海带抢救回来,如果被台风打断,那么今年一年都不能再育苗了。救援行动很成功,明年又可以孕育更多海带宝宝,让海带可以在人们的餐桌上展现鲜味的基础形态。

收来的海带

鲜味层次更丰富的海系料理,则由我的另一个味觉担当来展示。在中国的福建宁德牡蛎是当地非常普遍的吃食,流传已久且做法十分广泛,这里的人们食用牡蛎,就像普通人家食用鸡蛋一样。牡蛎生活在我的多个领域,因为身材比例不一样,拥有很多名字。大的被称为生蚝,小的叫海蛎,其实他们都是同一种生物。因此,在我的不同领域,这些小动物在人类的餐桌上也有了不同的味道。(www.xing528.com)

牡蛎

周其顺从两年前开始养殖生蚝,一周前的台风给一家人带来不小影响。每年夏天,他都要带领工人,每天在海面上工作11个小时。现在,由于台风打坏了工具,他只能冒着酷暑来回奔波,给工人送去热乎的饭菜。清淡的海鲜家常菜配上米饭,为劳作的工人补充能量。

潮水上涨,我身边的牡蛎也和他们一样,开始吃饭。它们打开贝壳吸吮海水中漂浮的藻类,退潮时则闭紧贝壳,躲避阳光。我周围的岩石是牡蛎的美人榻。每年春天,是牡蛎的恋爱季节,它们会向水中喷射繁育后代的体液,附着在祖先留下的贝壳上继续生活。这可是它们几亿年的杰作。

安顿好海里的生蚝,老周也会带一些回家吃。这些新鲜出浴的贝壳上岸的第一站,就是人类的锅。生蚝捞出后,需要马上洗净、下水,这是人们和微生物之间的时间赛跑。

海鲜离开海水后,氧气和高温给微生物军团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海鲜的鲜味物质会在短时间内,被这些闹腾的微小生物纠缠上,逐渐丧失活力。于是,人们用隔绝氧气和降温等方式,放慢这一过程。但其实,只有及时端上桌才是留住鲜味的最好办法。

扫码看动画

虽然牡蛎的最佳吃法其实是生吃,但人们还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牡蛎食谱,或煮或炒或煎,都能俘获大片食客。牡蛎加热以后,一些氨基酸会被封锁在凝集的蛋白质中,层次丰富的鲜味并没有办法直接到达人的味蕾。但是,高温却能让牡蛎从海水中吃到的藻类散发出独特的香气。因此,在烹饪搭配上,它可谓是人类厨房里的交际花儿。

老周对他的生蚝有一种自豪感:“我那个生蚝很补啊!男人、年轻人吃最好的。不管男人女人,就是最好。这个海蛎,生蚝,就是海上的奶。”丰富的营养和大量蛋白质,能让牡蛎在其他食材的陪衬下释放鲜味,比如当地的家常菜海蛎煎。当地传闻,在郑成功意欲收复失土时,由于缺粮,急中生智,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与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的吃法。高温下,番薯粉中的淀粉颗粒吸水膨胀,再破裂,淀粉分子向各个方向伸展扩散,形成饼状,和牡蛎中的游离谷氨酸结合,散发出来的鲜香,征服了早年因战乱而饥肠辘辘的人们,登上了如今牡蛎美食家的首要席位。

松露芝士焗生蚝

蚝饭

海蛎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