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材料质量的对比法实操技巧

提升材料质量的对比法实操技巧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比法”在公文中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帮助我们准确定位问题,认清差距,找准短板,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从材料的“思想、语言、形体”三个层面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三美”效果。基于这个前提,就写材料这件事而言,也许领导在材料的叙述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方面不如常年手握“笔杆子”的秘书人员。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了领导对材料的认知力、判断力和辨别力。

提升材料质量的对比法实操技巧

“对比法”在公文中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帮助我们准确定位问题,认清差距,找准短板,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对比法”的核心在于“与谁比”“怎么比”“比什么”。具体而言,就是要从材料的“思想、语言、形体”三个层面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三美”效果。

机关人员或许见过这样的现象,同一项工作因单位不同、领导思路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主题、同一单位的材料,不同部门的材料内容也会千差万别。这些材料蕴含着不同思想、不同经验、不同做法、不同启示,每篇材料各有优长。

与同类材料比,就是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具体做法就是,将同类材料汇集在一处,将那些框架结构对仗工整或观点新颖独特的材料单独挑选出来,剔除材料的具体内容,只留下材料提纲(骨架),然后从提纲的破题与构思、寓意与逻辑、平仄与对仗等方面逐一进行对比,也就是所谓的“形体”比较。

对比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两个环节:一个是做好笔记环节,把一些新颖的、富有内涵的、有启发性的提纲摘录下来,并注记上阅读理解和思考启示,为以后学习借鉴提供思路;另一个是换位思考环节,就是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比如,为什么别人会这样破题?我为什么想不到?我的短板在哪里?如何解决?经常保持这样的思考状态,对提升写作水平的效果很好。

据笔者经验,凡是能坚持60天类似的对比训练,往往就能有所收获,比如更广的视野、更新颖的思路、更高明的谋略、更实用的技巧等等,长期的对比训练将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

“什么都不会的人才当领导!”这是很多人对领导的定位。这样的评价究竟是对还是错?笔者个人认为既对也不对。对,是在某一专业领域里的比较,领导也许真比不了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的熟练工;不对,是在领导力、统筹力和协调力层面的比较,基层一线人员肯定不如领导的指挥谋略、思维层次,以及眼界胸怀。(www.xing528.com)

基于这个前提,就写材料这件事而言,也许领导在材料的叙述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方面不如常年手握“笔杆子”的秘书人员。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了领导对材料的认知力、判断力和辨别力。也许领导在材料局势的把握、观点的呈现、重难点的拿捏、结构的布局、前景的展望方面,超过秘书人员的不止一星半点,甚至已达到我们触不可及的高度。

领导的高瞻远瞩,往往是我们写作的“明灯”。多向领导看齐,多向领导学习;每次被领导退回修改的材料,少些抱怨与抵触,多些真诚与理解;换位思考领导意见的出发点、思路和角度,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想不到”。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写作的层次和水准将得到大幅提高。

近年来,网络自媒体迅猛发展,很多“老笔头”“笔杆子”按捺不住诱惑,纷纷提笔做起了自媒体,在网络媒体上推送了一大批非常有价值的秘籍心得和经典范文。获取范文的途径很多,有免费资源,也有付费资源。比如,各平台的公文类公众号,它们每日坚持推送经典范文,这些范文通常都有一定代表性。

比语言,就是与这些经典范文中的生动语句进行比较,比如,“形象化”词语:“领头雁”“总开头”“预防针”“高压线”“风向标”“印把子”“比例尺”“坐标系”“放大镜”“同心圆”“公约数”等等。“对偶式”语句:“常与高手过招,多与能人对标”“能力不够勤来补,悟得不透常淬火”“好素质是最好的靠山,会学习是最大的优势”“人在事中练,刀在石上磨”“埋头更要抬头,实干更需巧干”等等。

从生动语句中丰富思想、拓展思路,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如果我们是初学者,随时要携带一支笔、一个本,将看到或听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当我们遇到才尽词穷、文思枯竭的时候,翻一翻小本子,至少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如果坚持背记这些经典语句、专业行话,长此以往,就能形成语感,培养出自己的语言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