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数学教育:年龄特点及加减能力发展

幼儿数学教育:年龄特点及加减能力发展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4~5岁4岁以后,幼儿能借助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他们对于抽象的加减运算如“2加1等于几”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幼儿加减运算方法的进步,事实上反映了幼儿在加减运算中担负思维抽象性的发展。另外,教师的启发、提问和引导能充分发挥应用题在促进幼儿分析综合能力发展上的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年龄特点及加减能力发展

(一)4岁以前

一般来说,4岁以前的幼儿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他们不懂加减法的含义,更不会用“+”“-”“=”等运算符号,也不会自己动手将实物分开或合拢进行加减运算,但他们却能解答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应用题。如问幼儿:2加1等于几?幼儿一般不能回答出,且不感兴趣,但是若问幼儿:妈妈昨天给你买了两件玩具,今天又买了一件,你现在一共有几件玩具呢?幼儿马上会回答是3件。

(二)4~5岁

4岁以后,幼儿能借助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但这种运算不能脱离具体实物,而且运算的方法是逐一计数,即通过重新点数总数或剩余数得出结果。他们对于抽象的加减运算如“2加1等于几”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这就是在不要求幼儿掌握应用题结构的情况下,不使用加、减和等于这些符号和术语的条件下,他们能解答所认识的实物范围内的简单加减应用题。

(三)5~5岁半(www.xing528.com)

幼儿们将学到的顺着数和倒数的方法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这种加减方法是以一组物体的总数为起点,开始逐一计数,直到数完第二组物体为止。这种方法反映在幼儿掌握加减法时,大数加小数容易于小数加大数。

(四)5岁半~6岁

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幼儿不仅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而且运用表象解答口头应用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并摆脱了逐一加减的水平。幼儿加减运算方法的进步,事实上反映了幼儿在加减运算中担负思维抽象性的发展。另外,教师的启发、提问和引导能充分发挥应用题在促进幼儿分析综合能力发展上的作用。比如,幼儿已说出正确的得数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要用加(减)法?屏幕里最后问的是什么?剩下的苹果比以前少了还是多了?等等。这些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的分析活动逐步深入,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幼儿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口述应用题还能促进幼儿思维推理能力的发展。所谓思维推理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是知识迁移能力。比如,求加数和求减数的应用题就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苹果,我吃掉1个,还剩3个,问妈妈原来给我买了几个苹果?”或“树上第一次飞来2只鸟,第二次又飞来一些鸟,两次共飞来5只鸟,问第二次飞来几只鸟?”这类应用题显然比一般的应用题要求高,它要求幼儿不受题目表面情节的干扰,而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凭借对口述应用题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对其中数量关系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