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感知集合的年龄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第2版)

幼儿感知集合的年龄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第2版)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岁前幼儿感知集合,没有明显的集合界限。的问题,往往认为大红旗多。因为他们能见到的是具体的大红旗,红旗是看不见的。红旗是包括了大、小红旗在内的高一级类概念,这种类概念的获得,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不能凭直觉判断。因此,在缺乏包含概念的幼儿的眼里,自然大红旗就多了。(四)5~6岁幼儿感知集合的心理特点5~6岁幼儿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幼儿感知集合的年龄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第2版)

(一)2~3岁幼儿感知集合的心理特点

幼儿在2~3岁就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3岁前幼儿感知集合,没有明显的集合界限。他们不是一个元素接一个元素地去感知。例如,幼儿在玩积木时,在他不注意时拿走几块,他们是不会察觉到的,这时他感知的只是一堆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东西,即泛化的。他们倾向于要多的糖果,或用“多多”“好多”表示,但看不到集合的范围和界限,同时也不能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还没有精确地意识到元素的数量。如果让幼儿用重叠法感知一个集合中的元素,他们往往将物体摆出集合的范围。如下图:

左图是画有4个扣子的集合图,要求幼儿用同样颜色和大小的扣子叠放在扣子的图上,右图是幼儿摆放的结果。他们不但不能将扣子正确地叠放在扣子图形上,而且将所有的空隙也都摆满了扣子,甚至还超出了集合的范围。

(二)3~4岁幼儿感知集合的心理特点

3~4岁幼儿已逐步感知到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知觉也从泛化向精确过渡。

这个阶段的幼儿,重叠集合中的元素能不超出集合的界限,而且所摆元素逐步达到准确一一对应。

实验证明,3~4岁是对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幼儿从3岁以后就可以不用数,而用对应比较的方法来确定两个物体组之间的等量或不等量。(www.xing528.com)

此外,他们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类是逻辑学上的一个概念,从数学上讲类就是集合。幼儿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及元素,也就是辨认物体(元素)并将它们归类(形成集合)。3岁以后,幼儿能进行简单分类,即按物体外部特征分类(形成集合)。例如从大小、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花朵卡片中去说红颜色花朵的卡片放在一起等。实验证明,在教育条件下,小班幼儿已经具有对相同实物和按实物大小、颜色、形状、长短等分类的能力。如红旗集合里包括三面大红旗和一面小红旗,他们不能正确回答“红旗多,还是大红旗多?”的问题,往往认为大红旗多。因为他们能见到的是具体的大红旗,红旗是看不见的。红旗是包括了大、小红旗在内的高一级类概念,这种类概念的获得,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不能凭直觉判断。因此,在缺乏包含概念的幼儿的眼里,自然大红旗就多了。

(三)4~5岁幼儿感知集合的心理特点

4~5岁幼儿已经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元素,并能初步理解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提高了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的能力。除了能很好地完成小班的各种分类要求外,还可按物体的简单用途和数量分类。在直观条件下,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集(类)和子集(子类)做比较,能初步理解它们的包含关系。我国有人对3~7岁幼儿理解类包含关系能力做了比较实验,例如,并排放着3只小猪,都背着救生圈,其中两只小猪穿红裤衩,问:“背救生圈的小猪多还是穿红裤衩的小猪多?”要求幼儿回答并说明理由。结果4岁的幼儿中能正确回答的幼儿只占总人数的5%,而5岁幼儿可达45%。这说明4~5岁幼儿对包含关系的理解能力发展较快,但能完成任务幼儿的比例不高。这说明,这个年龄的幼儿对类包含关系只处于初步理解的阶段。

(四)5~6岁幼儿感知集合的心理特点

5~6岁幼儿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他们能按两种特征将集分成子集。如从一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几何图片中把红的、大的图片拿出来,或者把大图形的图片拿出来等。他们还能较好地理解集合和子集的包含关系。上述实验材料还表明,6岁幼儿理解包含关系的人数,已从5岁的45%上升到65%,所以可以理解并可按高一级的类概念要求进行分类,如按蔬菜、水果、树等一级类概念分类。同时,对集和子集关系的理解也表现在大班幼儿可以懂得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中数群和子群的关系,使幼儿做到在理解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

我们强调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强调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渗透集合的思想,目的是为幼儿正式学习计数和掌握初步数概念等做好准备,打好感性知识的基础,不是要求幼儿去掌握关于集合的名词和术语。这一点应特别予以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