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对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对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德育目标的实现,除课堂主渠道外,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如纪念日活动、文明校园创建、共青团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文体活动、各类比赛等。近年来,主题班会以组织性强、形式多样、师生共同参与等特点成为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来辨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主题班会也是一门课程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格、心理等方面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的班会大多是日常班会,往往以班主任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不高,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效果往往不明显。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绝大多数是任课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班级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资料和实践案例,完成涉及多个领域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设计,本书的编制对该问题给予了很好的解决。

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育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生产一线工作人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很多班主任把主题班会筹备的任务交给能力强、渴望提高个人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来完成,本书亦可成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得力助手和指导教材。

首先,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主题班会的开展进行了系统化设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生涯成长规律,对主题班会教育主题进行了精心的论证,又引入课程开发的流程,包括入学、生命、爱国、礼仪、法治、安全、诚信、习惯养成、感恩、职业生涯规划、青春期等多个主题,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其次,编者对主题班会的开展形式也进行了多样化的优化,有讲故事、小品表演、诗歌朗通、歌曲演唱、小组讨论、游戏体验、情景模拟、问卷调查、行为训练、影视资料播放、课件展示等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这些多样化的开展形式,让学生们对每一次班会的开展充满了兴趣和期待,也会大大提高主题班会的实际效果。最后,重新定位了主题班会开展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中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信息搜集和处理、展示才艺、运用媒体技术等能力。主题班会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班主任老师更像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导演”,而学生们才是主题班会的参与主体,这种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意味着学生成为主题班会课的主角,老师则仅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在课下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心排练,对每一样道具的精心准备,可以在主题班会课上积极踊跃地表现,使主题班会真正变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成才的大平台。我们在编写中提供了大量的文字、案例、故事等材料,就是为了便于学生参考使用,并结合自己专业、班级的特点进行二次开发。每次班会课中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辩论、讲故事、做报告、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预期的教育目标。

本书能为班主任提高业务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减轻工作压力、增强教育效果提供有效的帮助。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的实施,打动青年学子的心,让他们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感悟,为培养其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提供帮助,那我们的编写初衷就达到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选配了一些插图,以增加主题班会的可读性。案例的选取也是编者在实践过程中的积累,既有学生的成长,又有学生的喜怒哀乐,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本书既可以作为中职学校班主任和广大学生召开主题班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德育教师、德育研究工作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参考资料。(www.xing528.com)

本书还附录了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拓展样案,既可成为使用者借鉴的教案,也为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提供了思路。

本书由张瞻、贺成军任主编,解生杰、雷娅任副主编。梁晶晶、马蓉、王一迤、罗永艳、邹伟、徐迎、吕正伟、胡庭婷、郎俊平、曾淇、宗挺升、骆杨、谢建军、李纯波、何泽锋参与了本书的编写。本书的插图由李娴老师、蔡心老师和陈珉老师绘制,梁宏同志审定了书稿。编者对各位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引用了部分报刊、网络媒体等的案例报道和分析,参考了同类读物的精彩论述,对相关作者深表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且德育教育又涉及广泛,书中有不当或不妥之处,敬请从事学生管理、德育教育的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编 者

2018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