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经验

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经验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土保持改革日渐深入,全社会水土保持的新局面逐步形成。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初步形成了海河流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治理模式的框架,为全流域及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经验

1.全国水土保持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的水土保持由试验、示范、推广到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国家对水土保持的投入逐步增加,全国水土保持进程大大加快,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980年“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正式提出以后,使以往的由措施单一的分散治理转向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全面规划,林草措施、工程措施与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统筹安排,进入了综合治理的全新阶段。水土流失治理速度由原来每年治理几千km2发展到3万km2,1998年首次突破5万km2

由多年来单纯抓治理逐步转向以预防为主,加强了监督管理,部分地区初步改变了边治理边破坏、破坏大于治理的局面。尤其是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开始进入了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新阶段。

1992年以后,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治理由单纯的生态防护型治理转向综合开发型治理,即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促治理。通过治理将大量水土流失的低产劣质土地改造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的土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小流域经济,在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形成了点面结合的新格局,20年来全国列入试点、重点治理的小流域已达2万余条。水土保持改革日渐深入,全社会水土保持的新局面逐步形成。

2.海河流域水土保持成就

1950~1957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海河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党和政府及时决策,在舆论、组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各地组建了机构,加强了力量,各种有利政策调动了山区人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1950~1957年,全流域共修小型水库600多座,谷坊58万多座,梯田160多万亩,连同其他措施,初步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万多km2。到1957年,全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左右,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

1958~1965年,这一时期,国家经历了“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受极“左”路线影响,急于求成,违反自然规律,这期间所修建的水土保持工程大多数标准低、质量差,有的甚至加剧了水土流失。“大跃进”期间,各地为了大炼钢铁,盲目地、无节制地砍伐林木。为了农业跃进,大搞积肥,割草皮、刨树根、陡坡开荒、广种薄收,而且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牧业,给草场造成严重破坏,水蚀、风蚀并起,水旱灾害多发,山区人民生活极端困难。这一阶段,水土流失状况呈恶化趋势。(www.xing528.com)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在困难中保持发展的阶段。由于指导思想的偏颇和群众运动的盲目性,在“与河争地、向荒山要粮”的口号鼓动下,治河成滩,劈坡造田,盲目缩窄河道,不给洪水留出路,上游植被再度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当时修建了大量基本农田,但由于缺乏综合措施的有机配合,一遇洪水石头搬家,黄土旅行,反而加剧了水土流失。致使这一阶段,破坏的速度远远大于治理的速度,据北京市记载,1966年底,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5131.9km2,到1978年底只剩下2881.7km2,13年减少治理面积2250.2km2,减少44%,水土流失加剧。

1977年后,特别是自1982年以来,海河流域先后有永定河上游、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滦河潘家口水库上游及太行山区等四个区域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进行了重点治理,进入21世纪以来,又先后开展了首都水资源区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和京津风沙区防沙治沙工程,极大促进了海河流域的生态建设工作。据统计,海河流域自1977年后至今,水土保持统计治理面积约达7万多km2。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探索水土保持科学治理模式,从1980年开始,海河流域开展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试点工作。截至1998年底,先后在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和天津6省(直辖市),14个地(市),30县(区)共开展29处试点,分别代表石质、土石质、黄土丘陵、洪积坡积裙和平原风沙区等6个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试点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80km2。这些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初步形成了海河流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治理模式的框架,为全流域及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科学依据。据不完全统计,试点经验推广面积已达4万km2,经济效益已达9亿元。许多试点成果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嘉奖,如北京市怀柔区庄户沟、门头沟区苇甸沟、延庆县汉家川及山西省繁峙县同路沟的试点成果均获得了省(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经过综合治理,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库泥沙淤积。据典型调查,永定河上游地区重点小流域的土壤蓄水效率在60%~70%,减沙效率在70%~80%,削减洪峰效率在50%~70%。

(2)防洪减灾,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海河流域太行山区“96.8”大洪水中,经过治理的小流域发挥了明显的减灾作用,平均每平方公里减少损失2万~5万元。

(3)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永定河上游国家重点治理区,通过实施一、二期治理,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74元提高到了1613元,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353kg提高到了639kg,增长了81%,贫困人口从1992年的24.6万人下降到1997年的4.1万人,下降了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