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秘高原之旅:刘万年揭示西藏之美

神秘高原之旅:刘万年揭示西藏之美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是那样的蓝,云是如此丰隆,阳光灿烂,雪山静谧,这里是世界最高地之一,博大、深沉、神秘的力量令人感知到自然的雄奇瑰丽,美不胜收。刘万年先生工作和生活在西藏,他长期目睹藏民对待生与死、物质与精神,尤其是对待自然与生命,总能从一种宗教的方式解释和处理,久而久之,对于目之所睹也都视若神灵。

神秘高原之旅:刘万年揭示西藏之美

中国山水画中国人所特有的一个文化概念,它不同于外国人的风景画,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亲和是山水画的基础。春夏秋冬,朝暮白昼,风霜雨雪,山水表现了不同的面貌,体现了生命的意义。山水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

中国人关于山水的观念源于原始的宗教。对山灵的崇拜,对山神的敬畏,人们在这种崇拜和敬畏之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尤其对藏民而言,这种表现更为突出。在神统治的社会里,一切神灵无不隐匿于山水之中。山水是神灵之母。山之高,水之深;山之广,水之渺,蕴涵了天体宇宙的无限奥妙。为了表示对山水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人们刻画山水神灵的形象,用于祭祀或瞻仰。神话或神画启发了山水画的独立成形。

刘万年先生常用的印章中有一枚“日月山”图样,所刻画中出的“日月山”,表现的既是一个自然的观念,又是一个历史的时期。人们能将它们合为一体,就已经表明了对自然的独特的认识方式。中国艺术中关于自然的观念可以说是先天的。这种先天的因素是精神高于物质,思维高于存在。(www.xing528.com)

刘万年先生把先秦老庄思想中精神自由、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等哲学和艺术境界,转化为自己的现代绘画见解,最终形成了其变化丰富的绘画表现语言。他的现代绘画作品,其造型表现方式,并不是刻意描绘或制作能成就的,而是以其独特的“天然成趣”的艺术表现方式,暗合了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中“无为而为”“天人合一”的深奥哲理。他绝不会被眼前物象的外在面貌所控制,他随时可能有新的发现,从而变化和调整画面的结构与色彩。欣赏他的作品,有时会随着人们视觉重点的转移,常常变化成另外一个新的面貌。他的作品,是作者自由想象、心情畅悦后留在画页上灿烂心灵的轨迹。所以,刘万年先生的绘画具有“在抽象作品中暗示着具象的造型,在具象作品中又隐藏着抽象的内涵”的特点,充满了无限的生命情趣和造型意象。

刘万年先生曾多次到长江源头写生,走进苍茫中勃发着生命活力的长江之源,放眼世界屋脊,连天峰海穿越雪线,终年冰铠雪甲,似鸿蒙初辟的原始之态。冰川雪原在静穆无为中,冰解玉释般悄然进行,袅袅细脉,累累贯珠,孕育成生命的甘泉,汇聚为亘古之长河中。灌水自唐古拉山迤逦西来,别青云之梦,离冰雪之乡,流淌于天地之间。激浊扬清,白浪翻滚。江畔点缀着经幡,莽莽青藏高原,巍巍唐古拉山以牵魂夺魄的力量吸引着一步步靠近它,经过青海湖,穿越柴达木盆地,开始向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进发,一路风尘,心驰神往,以朝圣之情化作万水之源的艰辛之旅,翻过昆仑山、巴颜喀拉山,漫游通天河,进入直门达峡,路过雅砻江、大渡河,绕道第一湾峡谷,开始辗转游荡,往返流连。天是那样的蓝,云是如此丰隆,阳光灿烂,雪山静谧,这里是世界最高地之一,博大、深沉、神秘的力量令人感知到自然的雄奇瑰丽,美不胜收。创作的冲动油然而生。

刘万年先生工作和生活在西藏,他长期目睹藏民对待生与死、物质与精神,尤其是对待自然与生命,总能从一种宗教的方式解释和处理,久而久之,对于目之所睹也都视若神灵。在创作中也是以宗教徒的意识进行创作,从而表现出西藏山水的沉重与悲怆和那种站着顶天立地、躺下也要成山成川的壮美与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