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巾军起义: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关键一役

红巾军起义: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关键一役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巾军起义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一说红巾军起义爆发的原因。因为起义军将士们头上裹着红巾,历史上称之为“红巾军”。老百姓纷纷加入红巾军,刘福通的队伍迅速扩大到几十万人。红巾军声势浩大,引起了元朝的统治者极大的恐慌,他们纠集兵力,向红巾军发动围攻。历时十二年的红巾军起义以失败告终了,但是它为明太祖朱元璋瓦解和推翻元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红巾军起义: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关键一役

红巾军起义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一说红巾军起义爆发的原因。

孛儿只斤·妥欢帖木耳

元顺帝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即位初期,勤于政事,后期沉湎享乐,很多地方都爆发了农民起义。明军攻破大都后,逃亡到了上都,建立了“北元”。

元朝建立后,蒙古统治者把老百姓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其中以汉族为主的汉人和南人都是贱民,他们承受着沉重的赋税以及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挣扎着。

公元1333年,元顺帝即位,他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声色犬马,加大了对百姓的奴役力度,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

公元1344年的夏天,中原一带的黄河流域一连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白茅堤、金堤(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等都决了口,洪水泛滥,两岸百姓遭受了严重的水灾,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洪水决堤又冲坏了山东的盐场,严重影响了国库的收入,因此公元1351年,元顺帝强行征发了十五万民工到黄陵冈开凿新河道。

开河工程开始了,民工们在烈日暴雨下被迫日日夜夜没命地干活,可是朝廷拨下来的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吏克扣了去。开河的民工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

当时有两个人,一个叫韩山童,另一个叫刘福通。他们是白莲教(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组织)的首领,一直在北方传教。他俩看到老百姓都不堪忍受元朝的暴政,决定趁着这个机会起兵反元。

他们一面派人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谣言,一面暗地里凿了一个独眼石人,悄悄派人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附近的河道上。

民工们刚听到这个民谣的时候,还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当他们开河开到了黄陵岗时,突然挖出了一个石人来。大家好奇地凑近一看,发现石人的脸上竟然只有一只眼,联想到之前的民谣,民工们惊诧不已,反抗的情绪顿时被煽动了起来。

韩山童和刘福通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策划起义。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第八代子孙,刘福通则自称是南宋名将刘光世的后代,他们打起了推翻元朝,恢复大宋的旗号,百姓们纷纷响应。大家推举韩山童做了领袖,号称“明王”。可是就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有人走漏了风声。韩山童被官府抓走,不久就英勇就义了。(www.xing528.com)

刘福通冲出重围,把约定起义的农民召集起来,攻占了颍(yǐng)州(今安徽省阜阳市)。因为起义军将士们头上裹着红巾,历史上称之为“红巾军”。开河的民工们听到消息后,也纷纷投奔起义军,不到十天,红巾军就发展到十多万人。

红巾军每到一处,都会开仓散米,赈济贫民,深得百姓拥护。老百姓纷纷加入红巾军,刘福通的队伍迅速扩大到几十万人。公元1355年,刘福通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迎到了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建立起了北方起义军的政权。

相关故事

鲁班天子

元顺帝治理国家虽然不在行,但是在建筑工艺、机械工程等方面是一个天才。据说他曾经在宫苑中建造了一艘巨型龙船,这艘龙船的设计、雕琢都非常精巧。龙船在水中行驶的时候,龙头、龙眼、龙口、龙爪以及龙尾都会活动,远远看上去就像是真的一样。他还制作了一个宫漏,用来计量时间。它不仅能精确报时,最特别的是宫漏上面有一个日月宫,宫前放有六个仙人,每天子午时分,仙人会自动走过仙桥,再走到三圣殿,然后复位。因此,大都人都管他叫“鲁班天子”。

红巾军声势浩大,引起了元朝的统治者极大的恐慌,他们纠集兵力,向红巾军发动围攻。公元1363年,刘福通战死,不久,红巾军建立的韩宋政权也宣告灭亡了。

历时十二年的红巾军起义以失败告终了,但是它为明太祖朱元璋瓦解和推翻元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刘福通是个英勇善战的人,韩宋政权建立后,他派出三路北伐大军,直指元大都。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大大挫伤了元朝的主力军,为以后朱元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知识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