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教师专业精神的挑战与改进措施

培育教师专业精神的挑战与改进措施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多种原因所致,我国师范院校没有优秀的、稳定的生源,许多师范生并不是怀有献身教育的动机进入师范之门的。加之师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训练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有相当一部分师范生经过几年培养走向工作岗位时,专业精神准备仍是严重不足。如果“教师之师”缺乏应具备的专业精神,师范生会对教师专业产生“如此而已”的印象,这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是极为不利的。

培育教师专业精神的挑战与改进措施

(一)教师待遇与教师专业精神培育

教师待遇包括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这是教师专业社会地位的标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基础。较高待遇能增强教师的形象意识,维护教师专业尊严,因而有利于专业精神的提高。从我国实际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待遇有明显提高。但从总体情况和各种纵横比较来看,教师的经济待遇还是较差的,这主要表现在工资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实际困难较多等方面。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随意克扣、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使教师基本的生活权利无法保障,严重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正因为如此,现有许多教师不能安心从教,或消极应付,或在外兼职,或另谋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谈得上提高教师的专业精神呢?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教师“安贫乐道”,但不可对教师的思想境界提出存理灭欲式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应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特别是对拖欠教师工资这个最令教师“心寒”的问题依法予以彻底解决,使教师获得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这样,必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专业精神,使教师以加倍的努力回报社会。

(二)师资培养与教师专业精神培育

教师在教师专业上的成长,自师范教育阶段即以开始。这个阶段具有明显的专业定向性质,对培育教师专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师范教育发展的新趋向看,那种倾力于教学技能训练的“能力本位”的师范教育,逐步被着眼于全面培养的“情感性”师范教育所代替。正如美国学者拉莫斯所言:“如果师范教育只重视专业角色中的智能的培养,而不把道德的、精神的培养作为主要的和本质性的部分,那么师范生就没有领悟教师专业的全部含义并对之作出体认和判断,这种师范教育是残缺不全的。应当把师范生严格的道德陶冶和精神培养当作师范教育的重要方面”。这种认识,也应当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所重视的。由于多种原因所致,我国师范院校没有优秀的、稳定的生源,许多师范生并不是怀有献身教育的动机进入师范之门的。加之师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训练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有相当一部分师范生经过几年培养走向工作岗位时,专业精神准备仍是严重不足。因此,在我们的师资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师范生的专业精神培养。首先,要考虑全面实行单独招生制度,并对考生进行必要的基本特质测验,保证每个师范生具备做教师的初步精神素质。其次,师范院校要处理好一般课程、专业课程和专门学科课程的关系。目前尤其要重视加强教育专业课程,不仅要增加这类课程的时间比重,而且要扩展内容,除了开设“教育学”、“教育史”等课程外,还要增设“中外教育家评传”、“教育与师道”、“教师修养”等课程,使师范生对教师专业形成深刻的认识,强化他们献身教育的志趣。再次,师范院校要狠抓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使每个教师具有强烈的、坚定的专业精神。如果“教师之师”缺乏应具备的专业精神,师范生会对教师专业产生“如此而已”的印象,这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是极为不利的。

(三)教师进修与教师专业精神培育

教师进修实质上是教师的发展机会,是保证和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如果说师资培养是全面性的,那么教师进修则有专门性质。这种专门性的进修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知能水平,而且有激发教师专业精神的作用。我国《教师法》已把“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作为教师应享有的一项权利规定下来,但要真正实现还需要做很多努力。目前的实际是,许多教师有进修学习的愿望,却由于机会和条件有限而不能遂愿,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制订激励措施,调动教师接受进修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师提供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进修机会和条件,真正使进修成为全体教师的权利。(www.xing528.com)

(四)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精神培育

学校是教师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重要场所。有关教师专业社会化的研究表明,教师任职服务的学校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优良的教师,不只是师范院校培养的,而是由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共同培养的;不良的教师,也不全是师范院校的问题造成的,中小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保持和加强教师专业精神角度看,中小学校管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有许多工作可做。最主要的是:首先,学校要倡导良好的尊师风尚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使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中有地位、有价值,进而形成尽职尽责的信念;其次,学校管理者要以人文组织模式的观点调整策略,改变领导方式,努力做到能够维护教师利益,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进步,真正使教师感到学校属于自己;再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科学公正地评估教师劳动,相信教师的智慧和能力,鼓励教师借鉴创新,支持教师从事多种专业活动,真正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挥出来,教师的专业精神也就有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五)个人修养与教师专业精神培育

以上几方面都有各自重要的作用,但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还需要教师个人的修养与努力,即教师要通过不断自我省察、自我调节、自我促进来保持和加强专业精神。在我国良好的师道传统中,有许多大儒先师们的诸多修养经验,可以成为现代教育借鉴的财富,教师自己也可以不断学习、思索、总结修养的规律和方法。但无论如何,教师要通过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精神水平,有两个大问题必须解决。一是教师要能够明确认识到教师专业既具有社会价值,同时也具有个人价值。二是教师要能正确看待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教师固然离不开物质享受,但教师劳动是精神劳动,教师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永远高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同时还应认识到,物质享受求之于外,而精神追求操之在己。社会要不断改善教师待遇,教师更要追求自己精神上的富有。有了这些正确的理念,教师就会增强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通过不断实践培植起一种坚定的精神信念和力量,使自己的思想达到一定境界,使自己的心理保持自信健康状态。这样,就不会轻易地在一些误解、挫折、失败等逆境中变得消沉苦闷,也不至于轻易地因计较某种利益而怠业弃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