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集中军权的治军思想

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集中军权的治军思想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宣帝在位期间,杨坚被任命为大司马、右司武,由此掌握了军权。次年,杨坚登基称帝后,积极采取多项有效措施集中军权,极大地加强了隋中央政权对军队的控制。高度集中军权可以提高中央权威,防止将帅擅权作乱,断绝分裂割据之源,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为解决这一问题,杨坚给地方豪强授予卫府初级将领,将其乡兵、部曲改编为国家的府兵,纳入府兵系统,使其成为巩固国家政权的军事力量。

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集中军权的治军思想

隋文帝出身将门,世代统兵领军作战,杨坚本人也曾多次亲率军队讨伐北齐,因立下战功而进位柱国。经历戎马生涯的杨坚益发重视军权。周宣帝在位期间,杨坚被任命为大司马、右司武,由此掌握了军权。北周大象二年(580)五月,周宣帝病死后,年幼的周静帝即位,内史上大夫郑译和御史下大夫刘昉等人趁机矫诏拥戴杨坚“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12],完全掌握了中央军事大权。次年,杨坚登基称帝后,积极采取多项有效措施集中军权,极大地加强了隋中央政权对军队的控制。

一是完善府兵制度,强化中央军事统率权。隋文帝沿袭魏、周的军事制度,在中央设置十二卫府,即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候府,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左、右领军府。皇帝通过十二卫府统御全国军队,既包括中央禁卫军,也包括分布于各地军府的地方军队,军权集中于朝廷,最终归于皇帝之手。高度集中军权可以提高中央权威,防止将帅擅权作乱,断绝分裂割据之源,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二是整顿私人武装,消除割据因素。北周末年以来,全国各地豪强拥有相当数量的乡兵、部曲,实质上是地方的私人武装力量。显然,对于国家统治者而言,这些实力和数量都不可小觑的私人武装力量是隐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杨坚给地方豪强授予卫府初级将领,将其乡兵、部曲改编为国家的府兵,纳入府兵系统,使其成为巩固国家政权的军事力量。(www.xing528.com)

三是实行兵符制度,加强兵员调动的管理。兵符由来已久,最迟在周代已经在战争中使用,以此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常用于国君与大将之间。兵符一分为二,朝廷和领兵将领各执一半。一旦需要调兵遣将,使者持朝廷的这一半兵符面见领兵将领,将领只有将自己的另一半兵符与朝廷的兵符合符之后,才能接受调兵的命令。为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军队调动的统一管理,杨坚先后两次颁发兵符,开皇九年(589)闰四月“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13],开皇十七年(597)十月“颁铜兽符于骠骑、车骑府”[14],对于强化中央军事集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针对北周时期强迫汉族官员改用鲜卑姓的状况,下令恢复群臣旧姓,改变了兵随将姓的宗法隶属关系,增强了国家对军队将士的控制,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中央军事集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