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卷:政军结合的策略思想、攻势注重

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卷:政军结合的策略思想、攻势注重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政治家、兵家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战争双方的对抗不仅是武力的角逐,而且也要受到政治因素、精神因素的重大影响。在此之前,瓦岗军在中原战场正处于上升势头,夺占了战略要地荥阳地区,随后正式建立了政权,促使义军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声望日增,成为威震中原的反隋主力大军。挟战胜之威,李密率兵进军洛阳地区,兵锋直指隋廷。

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卷:政军结合的策略思想、攻势注重

中国古代政治家、兵家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战争双方的对抗不仅是武力的角逐,而且也要受到政治因素、精神因素的重大影响。一味倚仗武力逞强争胜,充其量只是“斗将”,称不上是高明的将领。只有善于合理地利用政治、外交、心战等多种手段辅助军事行动,文武并用,软硬兼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取得最佳的战争效益。有学者指出,李密在运用军政策略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水平,明显高出同时期的其他农民义军领袖,不愧是知识分子型的隋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76]即使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的义军领袖相比,李密运用军政策略的能力也绝不逊色。

中国古代兵家历来注重战前造势,打着为民请愿除弊的旗号,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寻找道义依据。他们主张出兵之前“吊民伐罪”,历数敌人的罪恶行状并大加声讨,以达到孤其势、泄其气、离其心的目的,同时申明自己“替天行道”,以招揽人心。古代兵家强调通过战前有效的舆论宣传,充分宣扬己方“师出有名”,从而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同时置对手于被动处境。历观兵家惯用的各种舆论宣传载体,檄文可谓是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其功效也尤为显著。檄文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甘誓》《汤誓》《牧誓》,夏启、商汤和周武王通过揭露对手的罪行,宣扬自己的正义行为,达到了瓦解敌军士气并在战前造成有利于己的声势的目的,对于加速战争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更对后世兵家重视在战前及战争过程中运用檄文产生了深远影响。纵观古代战争实践,檄文具有分化瓦解敌人、震慑敌军将士心理、鼓舞己方军心士气、争取广大民众支持的巨大作用,是打击对手、巩固己方、团结友方、动员民众的利器,受到了古代战争指挥者的普遍重视。

随着瓦岗军力量逐渐壮大,李密率军进占荥阳地区后,开始为下一步攻占洛阳地区做准备。他派军积极抢占洛阳外围地区,在攻占了回洛仓之后,命祖君彦作《为李密檄洛州文》,历数隋炀帝骄奢淫逸、残害人民、“公卿宣淫,无复纲纪”“荒湎于酒,俾昼作夜”“科税繁猥,不知纪极”“恃众怙力,强兵黩武”[77]等十大罪行,痛斥其“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78],指出隋朝处于即将灭亡之际,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已经抢占了先机,占据了优势地位,号召大家揭竿而起,把握难得的良机,“神鼎灵绎之秋,裂地封侯之始,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鼍鸣鳖应,见机而作,宜各鸠率子弟,共建功名”[79];分化瓦解隋朝统治集团,宣示“魏公推以赤心,当加好爵”[80]的优待政策,告诫他们要识时务,顺应大势,“择木而处”,如果“暗于成事,守迷不反,昆山纵火,玉石俱焚”[81],必将后悔莫及。这篇讨隋檄文一经发布,便震动天下,收到了打击敌人士气、鼓舞己方斗志、争取各方支持、唤醒民众起义反隋和分化瓦解对手的多重效果。(www.xing528.com)

讨隋檄文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李密对发布檄文的时间节点的巧妙把握。在此之前,瓦岗军在中原战场正处于上升势头,夺占了战略要地荥阳地区,随后正式建立了政权,促使义军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声望日增,成为威震中原的反隋主力大军。挟战胜之威,李密率兵进军洛阳地区,兵锋直指隋廷。此时的隋朝处于被各地农民义军分割包围的状态之中,所控制的地区日渐缩小,呈江河日下之势。尽管如此,隋朝仍然保存了一定的军事实力,尚未到能够被义军一击破灭的地步。为营造更有利的战略态势,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打击对手士气,争取更多官吏民众的支持,李密选择在攻打隋朝东京洛阳之前发布檄文,显然是为配合义军进攻隋都洛阳、推翻隋朝统治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强有力的政治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