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奥古斯汀之学:人类若坚守圣洁,可超越死亡与罪恶

奥古斯汀之学:人类若坚守圣洁,可超越死亡与罪恶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古斯汀认为,人类被造原来是不朽的,若是坚定在圣洁中,就能从不能犯罪与不能死亡之状态进到不可能犯罪及不可能死亡之境况。奥古斯汀认为罪是“善的缺失”,世上一切罪恶源于人对上帝之背离。奥古斯汀从原罪出发,凸现了爱上帝与爱自己之矛盾,指出人类因执于自爱,导致了道德堕落。

奥古斯汀之学:人类若坚守圣洁,可超越死亡与罪恶

奥古斯汀于354年11月13日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当时北非已纳入罗马帝国版图,在罗马文化笼罩下。其父巴特利西乌斯是一个普通市民,其母莫妮加信奉基督教。奥古斯汀19岁开始爱好哲学,由于探索恶之来源问题,他皈依摩尼教,曾在本城执教,后至迦太基任雄辩术教授八年,因不满迦太基学风,渡海至罗马,任米兰城雄辩术教授,从此开始脱离摩尼教而信奉基督教,并从事社会活动,于430年8月28日病逝。奥古斯汀是教父思想集大成者,其著作有《论美与适宜》、《论音乐》、《论秩序》、《忏悔录》、《论三位一体》、《论自由意志》、《论灵魂及其起源》、《上帝之城》等,其主要学说是爱之信仰。

奥古斯汀不追问是否有真理,也不在乎真理为何确定,他只竭力探究真理是如何来自上帝。他认为,真理来源于上帝,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之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它是上帝之光压在心灵上之印迹。奥古斯汀在《忏悔录》中写道:“你创造天地,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地上,不是在空中,也不是在水中,因为这些都在六合之中。你也不在宇宙之中创造宇宙,因为在造成宇宙之前,还没有创造宇宙的场所。你也不是手中拿着什么工具来创造天地,因为这种不由你创造而由你借以创造其他的工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哪一样存在的东西,不是凭借你的存在而存在?因此,你一言而万物兹始,你是用你的‘道’——言语——创造万有。”

上帝创造了人,人为什么会犯罪?世间之恶来自何方?奥古斯汀认为,只有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其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善的缺乏”或“本体的缺乏”。上帝作为至善者,是一切善之根源,上帝并没有在世间和人身上创造罪恶。罪恶之源在于人滥用了上帝赋予人之自由意志,自愿地背离了善之本体。人之自由意志遭到了贬抑,人之邪恶本性使其不可能依靠自身之力量而向善,只有上帝之恩典才能使人重新获得善良之意志,并最终得到拯救。这种“原罪”和“拯救”理论使基督教人性论像上帝论和基督论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奥古斯汀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后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之“选民”,是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其代表就是教会;前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之城,是肉体淫乱之渊薮,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世态。人类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过分欲念、无节制寻乐及不圣洁心思造成的。奥古斯汀认为,人类被造原来是不朽的,若是坚定在圣洁中,就能从不能犯罪与不能死亡之状态进到不可能犯罪及不可能死亡之境况。但是,若是犯罪了,就进入了不可能不犯罪及不可能不死之境况。只有洗礼,方能除去人之原罪,但是无法除掉“原罪性”。人就是因为有“原罪性”,所以无法实行完全之善,罪人若是要行正义之事,就必须从爱神动机出发才可能达成。奥古斯汀认为,造物主所创造的秩序是宇宙中一切存在和一切运动的基础和结构,人与万物不同之处在于人有灵魂,人之灵魂高于肉体,但低于上帝,因此,灵魂要主宰肉体,服从上帝。上帝是至高至真的,他以不可违抗、永恒不变之法则主宰着宇宙万物,万物永恒秩序是由上帝永恒法则创造的,当宇宙万物服从于上帝永恒法则时,世界就处于最和谐秩序之中。人之意志可以选择服从自然秩序,也可以选择背离自然秩序。上帝虽然不主宰人之意志,但是上帝公义之法则却要求他对背离自然秩序者进行审判。(www.xing528.com)

奥古斯汀认为罪是“善的缺失”,世上一切罪恶源于人对上帝之背离。虽然极欲者沉浸在伊甸园美妙光景之中,奥古斯汀依然对罪性状态中之人性做了冷静分析,认为上帝就是爱,是公义、圣洁、至善之源。这样,上帝之形象就成了人格基础。当人作为受造者与造物主间的关系发生差错时,在受造者身上所应有造物主形象的完美性就会产生一些缺乏。中国传统哲学关于“天人合一”思想,也以独特视角预见了人性既有自然性又有道德超越性,存在美与丑、善与恶和真与假。奥古斯汀从原罪出发,凸现了爱上帝与爱自己之矛盾,指出人类因执于自爱,导致了道德堕落。在他看来,“世俗之城”是“误置的”或“颠倒的”,是不爱上帝爱世物。人类自爱是人类有限性之面,它表现了人类对上帝之背叛,因而必然受到惩罚,人类陷入此境是咎由自取。爱作为一种欲求总是指向未来,人在欲求时,目标指向是幸福之物。而要渴求幸福,必须对幸福有一种认识。在产生欲求冲动之前,必须知道欲求之对象。欲望虽然指向未来,但其根源却是在过去。人在对未来之盼望中,事实上是在寻找自己之本源,这个本源就是其创造者上帝。只有当人执着于善良之爱时,才会进入到永恒之境,才能够真正理解上帝之爱与尘世之爱,才能够真正感受并播撒充满世界之爱。爱是一首永恒不变旋律,人要拥有一颗爱心,因为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个尘世上。上帝说:“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就是我的命令。”爱是永无止息的,爱使人充实,爱使人勇敢,爱使人高尚,爱使人与人之间温馨和睦,爱使人与自然互依互融。奥古斯汀说:“我冲向爱,愿成为爱的奴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