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春与死亡之间的距离

青春与死亡之间的距离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数据显示,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5 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平均一个大学生自杀会使六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而自杀未遂则有两个亲人和朋友陷入长期的悲伤忧虑的阴影之中。同时,自杀不仅带来复杂的死后理赔、法律纠纷问题,遗留下亲人的悲伤抚慰问题,而且其最大的不幸是自杀是生命体对生命本身的戕害。故而,大学生自杀呈现出的利己性特征非常明显。

青春与死亡之间的距离

据数据显示,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5 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2007年5 月7 日~18 日的10 天内,北京有5 名高校学生坠楼自杀,而湖北省在该年的大学生自杀人数也达到数十人,涵盖了各个层次类型的高校,既有重点的研究型大学,也有高职高专,既有高学历博士,也有普通大专生。在当前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心理问题可能就像发烧感冒一样普通,而这种心理健康状态若是得不到疏解、矫正,极有可能因为某些偶发的因素而导致其迅速走向危机状态。大学生自杀问题日益突出,并且每年都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同类人群比较,当代大学生(18~22岁)自杀率高于同年龄段的非大学生和一般人群,已得到学界的共识。作为社会的精英和希望,大学生自杀不仅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而且给其所在的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平均一个大学生自杀会使六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而自杀未遂则有两个亲人和朋友陷入长期的悲伤忧虑的阴影之中。同时,自杀不仅带来复杂的死后理赔、法律纠纷问题,遗留下亲人的悲伤抚慰问题,而且其最大的不幸是自杀是生命体对生命本身的戕害。

为什么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群体,其自杀率反而高于一般同龄的社会人群呢?从普遍意义来说,当今大学生多为“00 后”一代,多为独生子女,甚至独二代群体,独生子女所具有的自我中心思维模式、单纯的教育经历使其养成了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而社会转型时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传递给当代大学生很大的社会压力感。中学阶段模范式整齐划一的应试教育,湮灭了学生的个性兴趣,而大学教育实际上提供了塑造个性、强化自我意识的平台。现实中过度的自我意识,加上不健全的个性发展,往往滋生自杀的土壤。大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而且大学生处于高度敏感的青春期阶段,个人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由于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对待人生问题确实容易冲动走极端,尤其是面对情感、学业、就业、交往等问题时,或者以自杀来回避现实问题,或者以自杀来换取同情,或者以自杀相要挟引起他人关注。故而,大学生自杀呈现出的利己性特征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特别前些年教育领域的改革与高校的持续扩招,乃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也直接或间接地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产生了一系列失范性的后果。在义务教育阶段隐藏的社会能力不足、心理偏执、人格障碍等隐性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在大学阶段引燃和爆发,淹没了理性,造成了生命的危机与价值忽视。

当我们欢笑着享受青春的美好,当我们理所当然地享用健康的财富,当我们义无反顾地奔跑在理想的征途时,却忽略了最初的生命存在、健康体魄之于我们的重要意义。有多少人会虔诚地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生命终结的价值,思考死亡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少人会把死亡看个真真切切呢?对于死亡的直面和思考,会开凿我们生命的深度,开拓我们人生的宽度,让生命即使在寡淡如水的平凡中也别有洞天、柳暗花明,直至豁然开朗。

小贴士

不要为小事烦恼(www.xing528.com)

这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叫罗勃·摩尔。

摩尔回忆他人生中对他影响最深的一件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5年3 月,我在中南半岛附近276 英尺深的海下,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当时,我正在一艘潜水艇上。我们从雷达上发现一支日军舰队——一艘驱逐护航舰、一艘油轮和一般布雷舰——朝我们这边开来,我们发射了3 枚鱼雷,都没有击中。突然,那艘布雷舰直朝我们开来(一架日本飞机把我们的位置用无线电通知了它)。我们潜到150 英尺深的地方,以免被它侦察到,同时做好应付深水炸弹的准备,还关闭了整个冷却系统和所有的发电机器。”

“3分钟后,天崩地裂。6 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把我们直压海底——276 英尺的地方。深水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15个小时,有十几二十个就在离我们50 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若深水炸弹距离潜水艇不到17 英尺的话,潜艇就会被炸出一个洞来。当时,我们奉命静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镇定。我吓得无法呼吸,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死定了……潜水艇的温度几乎有摄氏40 多度,可我却怕得全身发冷,一阵阵冒冷汗。15个小时后,攻击停止了。显然那艘布雷舰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开走了。这15个小时,在我感觉好像有1500 万年。我过去的生活一一在眼前出现,我记起了做过的所有的坏事和曾经担心过的一些很无聊的小事。我曾担忧过:没有钱买自己的房子,没有钱买车,没有钱给妻子买好衣服。下班回家,常常和妻子为一点芝麻小事吵架。我还为我额头上一个小疤——一次车祸留下的伤痕发过愁。”

“多年之前,那些令人发愁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时,显得那么荒谬、渺小。我对自己发誓,如果我还有机会再看到太阳和星星的话,我永远不会再忧愁了。在这15个小时里,我从生活中学到的,比我在大学念四年书学到的还要多得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常常被不起眼的小事消耗了生命,而忽略了人生真正的意义。很多产生自杀危机的人,往往是将生活危机盲目放大,不断积累损耗生命的灵秀,大到演变成为生命的危机,而他们往往看不见,自己认为天大的事情,别人都会碰到,自己认为无解的难题,其实转个弯,答案就在对面。经过这次刻骨铭心的遭遇之后,罗勃·摩尔真的再也没有为生活中的“小事”、工作中的挫折纠结忧虑烦恼过,彻底改变了之前“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状态。因为这些跟生命的价值比起来,不值一提,不能因为琐碎小事,影响了生命的成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