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心理学: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对管理制度的改变

管理心理学: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对管理制度的改变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又把注意的重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境上,但其重视环境因素与“经济人”假设的重视工作任务不同。只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管理制度的改变:从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来看,管理制度也要作相应的改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麦格雷戈才提出了“自我实现人”假设和Y理论,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等。

管理心理学: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对管理制度的改变

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又称“自动人”,这一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所期望成为的那种人;能力要求被运用,只有潜力发挥出来,才会停止吵闹。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希望越变越完美的欲望,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欲望。具有这种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即“自我实现人”,或者说最理想的人就是“自我实现人”。但马斯洛也承认,在现实中这种人是少数。多数人所以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水平,是因为受到社会环境的束缚,没有为人的自我实现创造适当条件。

(一)Y理论的基本观点

麦格雷戈总结并归纳了马斯洛等的观点,结合管理问题,提出了Y理论。该理论基本概括了“自我实现人”的观点,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工作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像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但到底怎样,要看可控制的条件而定。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惟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普通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5)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www.xing528.com)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

根据“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如下:

(1)管理重点的改变:“经济人”的假设只重视物质因素,重视工作任务,轻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社会人的假设正相反,重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而把物质因素放在次要地位。“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又把注意的重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境上,但其重视环境因素与“经济人”假设的重视工作任务不同。它的重点不是放在计划、组织、指导、监督、控制上,而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能够充分地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从“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出发,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既不是生产的指导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只是一个采访者。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3)奖励方式的改变:“经济人”的假设依靠物质刺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社会人”的假设依靠搞好人际关系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都是从外部来满足人的需要,而且主要是满足人的生理、安全和归属(交往)需要。麦格雷戈等认为,对人的奖励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在奖励,如工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类是内在的奖励。内在奖励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只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正如麦格雷戈所说,管理的任务只是在于创造一个适当的工作环境——个可以允许和鼓励每一位职工都能从工作中得到“内在奖励”的环境。

(4)管理制度的改变:从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来看,管理制度也要作相应的改变。总的来说,管理制度应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所希望取得的成就。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到高度机械化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在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工作日益专业化,特别是传送带工艺的普遍运用,把工人束缚在狭窄的工作范围内。工人只是重复简单、单调的动作,看不到自己的工作与整个组织任务的联系,工人的“士气”很低,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麦格雷戈才提出了“自我实现人”假设和Y理论,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