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设计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导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往往只是教师提出的,学生的任务是分析、解答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淡薄,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就会弱化。因此,在导学案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新授课自然不必说,导学案设计时,一定要设置质疑环节,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设计

1.导学案设计时要重在引导学生自我生成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目前导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往往只是教师提出的,学生的任务是分析、解答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淡薄,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就会弱化。因此,在导学案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新授课自然不必说,导学案设计时,一定要设置质疑环节,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复习课也是可以设计质疑环节,促使学生生成问题,如我们可以在高三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这一专题时,复习小说的形象这一考点,我们做2008年江苏高考试题《侯银匠》,设计导学案时,将高考所涉及的试题删掉,只给学生呈现文本本身,让学生自己命题:如果你是高考命题人,你围绕本文的形象将会拟出哪些题目?这样学生在尝试拟题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小说中的形象包括哪些?本文中的形象又有哪些?要从哪些角度考查这些形象?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生成问题,又在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小说形象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思路,由此而掌握的相关知识就会更加牢固。

2.导学案设计时要重在引导学生自我生成结论(www.xing528.com)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导学案在设计时,将一些本应该是在引导学生思考后才得出的结论性的内容(如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规律性的知识等),却清清楚楚地印在了导学案上。这种设计,是结论先行,这样一来,结论先入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要做的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给予的这个现成的结论,却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探求、自我生成、建构知识和能力的机会,极不利于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显而易见,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应避免结论先行,要重在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归纳、总结,在课堂合作、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借助教师的辅助、点拨,去自行建构、生成结论,获得知识和能力,获得精神的提升,从而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