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展高中语文教学视角:感悟人性亮点,打造学生精神底蕴

拓展高中语文教学视角:感悟人性亮点,打造学生精神底蕴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可以说这个分析和感悟,抛开了以前人们对玛蒂尔德一味的批评与指责的偏见,引领学生看到了其在丢项链后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勇于担当的难能可贵的美德,对人物多了一份赞许和钦佩,学生也感悟到了人生路上内心坚强的强大力量。

拓展高中语文教学视角:感悟人性亮点,打造学生精神底蕴

师:还有什么?

生:我认为是敢于担当。因为她不是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

师:能再具体解释解释吗?我对你的发现很感兴趣。

生:她本来可以坦白或者逃跑,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有自己的尊严,担当这种责任。

师:好,请坐。虽然她的生活是贫困的,是平民阶层,但是她的精神中有一种非常可贵的东西,刚才这位同学提到她勇于担当,你赞同吗?

生:赞同。

师:那我们说,十年她的变化,从一个爱慕虚荣的小妇人,到现在勇于担当的(板书:勇于担当),用现在流行的词,看看她的打扮,像不像一个女汉子?

生:像。

师:……那么我们再来读,莫泊桑通过这个作品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有同学马上就举手了,你可以把你想的先记下来好吗?你想到几点记几点,然后同位之间小声地交流一下,看看你想到了什么,她想到了什么。

……

生:美貌、金钱、奢华都是不切实际的,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在贫困环境的逼迫下,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获得真正的财富

师:好,请坐,你赞同吗?赞同是吧,好,这是一种收获。

生:我觉得莫泊桑通过玛蒂尔德的成长,讽刺了爱慕虚荣的人,批评了两极分化严重、爱慕虚荣的社会,他也赞扬了玛蒂尔德成长后勇于承担责任的美德,告诉人们漂亮与否,家世好与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满足的心和内在的坚强。

生:我觉得一个社会的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不同的生活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磨炼一个人,人的一生就是成长的过程,之前就像虫一般蠕动,但经过磨炼它就可以破茧而出,磨炼出新的思想,新的坚强的内心。(www.xing528.com)

师:……除此之外,你还能读到什么呢?有点沉默,给大家一个提醒,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不是可有可无呢?我们来一点新的解读,创新和发现,你可以补充到导学案中。它都没说,你可以讲,看她的丈夫,是不是一个次要人物啊?

生:是。

师:这个人物是不是可有可无呢?他起什么作用?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出莫泊桑试图告诉我们点什么呢?读一读写她丈夫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丈夫?大家可以从丢项链之前到丢项链之后的表现来看。有的同学非常好,能够及时地勾画、记录在书上。

(学生看书2分钟)

师:有的同学思维是非常敏捷的,很多同学在动手在写很多的字。我眼前的这位同学还在奋笔疾书,她写得好多,给大家一看,能不能把你写得给大家读一下吗?

生:丈夫对妻子的种种虚荣的行为都非常包容,他是一个有着宽大胸怀的人,后文中丈夫和妻子一起还债,而没有逃避,同样他也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我想作者在此勾勒了丈夫这个人物,也是想表现当时的社会,不是只有腐败,它也有善良的一面。

师:看到了一点温情是吗?好,请坐。我用一句话来结束这一段话,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充满铜臭味的社会里,我们从这对夫妻身上看到了一点光明、一点亮色、一点温暖。这是她的感觉,有没有不一样的?或者说你也认同她,但表达不一样的也可以起来表达一下。是因为她写得太好,你不敢念你的吗?没有关系。为什么这么沉默?大家在思考什么?你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吗?你有什么想法,我们都可以交流的。

生:从一些具体的地方表现丈夫对妻子的爱和不离不弃,比如说,丈夫怕她着凉,把她的衣服披在她的肩上,玛蒂尔德的丈夫为了帮她还债,把他父亲遗留给他的钱,都用来还债,而且“丈夫每天傍晚都去替一个商人清理账目,夜里,经常替人抄抄写写”,这样生活了十年。展现了她们之间相濡以沫的不离不弃。

评析:这个教学片段中,周老师引领学生对十年后的玛蒂尔德进行分析并且由此通过“莫泊桑通过这个作品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可以说这个分析和感悟,抛开了以前人们对玛蒂尔德一味的批评与指责的偏见,引领学生看到了其在丢项链后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勇于担当的难能可贵的美德,对人物多了一份赞许和钦佩,学生也感悟到了人生路上内心坚强的强大力量。尤其是对小说中次要人物玛蒂尔德的丈夫的解读,由“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出莫泊桑试图告诉我们点什么呢?”的问题的引领,让学生看到了人性的亮点,读出了丈夫身上那种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无私品质,与妻子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温情;读出了一个金钱至上、充满铜臭味的社会里,这对夫妻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点光明、一点亮色、一点温暖。这种感悟会让学生在感动的同时,在人生路上更多一份责任,更多一份担当,更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注释】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48,246.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7.

[3]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15,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