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金融经营管理活动的自身特点

农业金融经营管理活动的自身特点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在发展程度上、发展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农村地区的金融活动具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性。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的差异与特殊性,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也具有许多独自的特点。具体分析农村金融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一)涉及面广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生活中处于中枢地位。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扩大了农村金融活动领域。农业生产的这一特点,必然影响到农村金融的稳定性。

农业金融经营管理活动的自身特点

发展中国家(地区)乃至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都是重要而特殊的课题。事实上,只有完成了农村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实现一体化,才能达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但在发展进程中,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或结果,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往往不是同步进行,其发展速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城市往往快于农村地区)。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导致了许多问题,甚至会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进程和社会安定。因此,如何利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制度,来促进农村的发展,使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能够分享到发展益处,并因此而加快发展进程,就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金融政策的重点。

由于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在发展程度上、发展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农村地区的金融活动具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性。同其他部门一样,金融活动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形成了金融市场。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的差异与特殊性,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也具有许多独自的特点。

农村金融即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是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是农村领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货币流通、资金运动和信用活动的统一,是全社会金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四层含义:

一是这种金融活动是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金融活动的领域是农村。

二是采用信用手段,货币是以偿还并增值为条件而暂时让渡这种特殊形式进行的,表现为融通资金余缺的借贷活动。

三是作用实体是资金,包括在循环周转中处于职能形态的资金,也包括处于闲置待用中潜在形态的资金。农村金融活动是围绕着资金这一实体而进行的。

四是表现形态是货币,即所融通的资金是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而不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金。

具体分析农村金融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一)涉及面广

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生活中处于中枢地位。农村货币资金运动和信用关系必然涉及农村各个领域。农村金融“涉及面广”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金融业务联系面广。如储蓄联结着广大农户,表现为农村金融机构与他们之间的信用关系。(www.xing528.com)

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扩大了农村金融活动领域。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单一农业生产转向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多种产业,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增加了资金需求,扩大了信用活动领域。因此农村金融不仅涉及农业,同时也涉及农村经济生活中的工商业;不仅涉及农村,也涉及城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农村资金供求规模,开阔了资金活动领域,强化了农村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力。

(二)稳定性差

农村金融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命体”,生产周期要受“自然条件”制约,自然作用时间长,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使农业生产状况出现波动和不稳定。农业生产的这一特点,必然影响到农村金融的稳定性。

二是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市场风险。农村发展工业、交通运输、商业等非农业产业,发展多种商品生产,不仅存在自然风险,而且也存在市场风险,特别是从自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家的农民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这更加大了经营风险

(三)金融经营管理较难

农业与农村金融运行具有不稳定性、水平衡性。一般而言,农村金融管理面临如下难点:

一是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制约,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更为明显。自然状况差异,给农村生产和流通带来较大波动,经营成果也大不相同,这对农村金融机构组织资金和运用资金有很大影响,也给农村金融管理带来较大困难。

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边远和落后地区,仍处于维持生存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态。这些地区发展经济资金需求量大,而经营管理水平又低,投入的资金占用时间长或基本不能回流。

三是金融机构在农业再生产中处于中介地位,实现农业信贷资金良性循环,最终要看贷款支持的农村各生产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在实物形态其使用价值的质和量能否为社会所必需,能否顺利替换;在价值形态,其价值能否实现并得到补偿。农业金融在整个金融运行中对此予以调节控制,存在较大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