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夏等天水煮茶:海陵东乡岁时茶习惯保留

立夏等天水煮茶:海陵东乡岁时茶习惯保留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夏后三天,开始等天水以煮茶,如城、李堡、栟茶等城镇此风尤盛。茶叶以绿茶为主,天水冲泡后,将茶杯盖子斜仄在杯口上,既保温又不使茶叶焖黄。再加上现代工业化程度较高,天落水中所含成分已有较大改变,人们已经不再经常饮用天落水了,但等天落水、喝天水茶的习俗在栟茶等一些古镇老年居民中至今仍保留。旧时大户人家夏日会用紫铜茶铫稻草烧天水,再用大瓷茶壶泡茶,以供全家人一整天饮用。

立夏等天水煮茶:海陵东乡岁时茶习惯保留

郑板桥曾在东台教馆书联:白菜青盐苋子饭,瓦壶天水花茶立夏后三天,开始等天水以煮茶,如城、李堡、栟茶等城镇此风尤盛。等天水以城镇人家居多,因为旧时农村一般都是茅草房,屋顶茅草日晒雨淋,表层多朽烂,下的雨水中多杂质,不能饮用。城镇民居青砖小瓦,屋檐上都有滴水瓦当,俗称“猫儿头”,因瓦当下片滴水造型颇像猫头,故名。落雨天,雨水顺瓦沟流下,经猫儿头滴向地面,此时在屋檐下挂一“过漏”,就可接水。

天水缸

东乡屋檐“猫儿头”也颇有特色,造型虽然一致,图案却是各具风采。有“福禄寿囍”等吉祥文字的,有虎头饕餮等瑞兽图形的,有梅兰竹菊等花卉折枝的,有方胜葫芦等仙佛八宝的,各家窑户都有自己独特的滴水图案模子,任客户挑选,然后加工烧制。甚至这些滴水“猫儿头”图案还能紧跟时代形势,如民国初年,不少滴水“猫儿头”上就时兴两面交叉的共和五色旗帜。海陵东乡一些保存较好的老街道,如栟茶等镇,至今还能看到这些具有丰富图案的老屋构件。

挂在屋檐滴水下的一长条接水“过漏”,以前大多用粗毛竹一破两开,打掉竹节,即可等水,故称“竹漏”。“过漏”略带斜势,雨水从“过漏”一头流到安置在墙角一侧的水缸中。日晒夜露,竹漏容易开裂。后来“过漏”就逐渐转用白铁皮敲制了。现在凡有“过漏”人家所用,基本全是经久耐用的白铁皮所制了。

墙角放置的水缸,没有特别规定,但大多使用一种江南宜兴出产的深色釉陶坛,俗称“洋坛”,有半人高,口部略内收。这种“洋坛”本是用来装米面或上等粮酒等较贵重物资的,故制作较精细,口部内收便于封坛。用来做天水缸的最大好处是,坛身较高,不至于水溅,坛口较小,可以加盖。许多人家特别定做了白铁皮的“洋坛”盖子盖上,保证天水不会被屋场灰尘污染。

过天水

天水缸一般总要并排放好几只,以便长期有天水好用。至少也要有两只天水缸配对,口边一只稍小些,大多是一只内壁绿釉,外壁黄釉堆塑龙形图案的圆形或六角形陶缸,俗称“龙缸”。这只缸的作用是“过水”,即将前面“洋坛”里接的天落水,经沉淀后舀到龙缸里二次沉淀,有时还要加一点明矾,帮助沉淀。经过龙缸二次沉淀的天水就可以盛入水铫内烧茶了。

天落水总归要带下一些屋顶瓦面上的灰尘,过去特别讲究的人家干脆在天井中用竹竿绳索牵张起一块大幅白布等水,水从布幅一角流下,再经龙缸沉淀,基本就可免除灰尘之虞了。(www.xing528.com)

每年立夏之后,各家开始接天水,从下雨时算起,最初三天的雨水是不能接的,要等雨水将屋瓦完全洗涮干净,才可以接用。此后每次下雨,也要等雨水下过一阵之后才将天水缸盖子打开等水。

烧水茶铫子由白铁皮敲制焊接做成,过去也有铜皮敲的。烧天水用的木炭很讲究,要没有异味。20世纪70年代后都用煤球炉子了。现在则是煤气灶,茶铫子也改用铝制或不锈钢水壶了。旧时冬日暖阳下,围炉煨水,是老年人一大乐趣。水开后,茶铫盖子噗噗作响,再烧煮一小会儿,就可以拎起茶铫子冲泡了。

喝天水茶所用茶具,一般不用盖碗或紫砂壶,一般人家多用带把带盖的立式青花白瓷茶杯。茶叶绿茶为主,天水冲泡后,将茶杯盖子斜仄在杯口上,既保温又不使茶叶焖黄。如是早茶,则从邻近小店买回几只刚出炉的热烧饼。晚茶,则是几只“斜角”,实际是一种内陷简化了的烧饼,切成斜角菱形。刚出炉的烧饼或斜角与天水茶堪称绝配,一口酥香烧饼,一口清甜绿茶,实在是可口得很,也成为伴随如城、白蒲、海安、李堡、栟茶、掘港等古镇居民一辈子的最佳早点与晚茶。东乡人称午餐晚餐之间的下午茶为“晚茶”。“晚茶”斜角的吃法有些类似外来的“汉堡”,切几块卤味猪头肉,夹在剖开的斜角内,夹起来咬,既有斜角的脆香,又有卤肉的油肥,也是乡味一绝。

天水茶之所以为东乡人所喜爱,主要原因是此地近海,土壤及河水中含盐分较高,水质偏咸,地理所限,故从天落雨中寻求淡水,一般天水是在时梅天收集,梅雨季节,雨水多,水质好,厚重。21世纪以来,如皋、海安、如东三县启动长江引水工程,从长江所引自来水已经通达所有村镇,东乡人所渴望多年的饮水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再加上现代工业化程度较高,天落水中所含成分已有较大改变,人们已经不再经常饮用天落水了,但等天落水、喝天水茶的习俗在栟茶等一些古镇老年居民中至今仍保留。

海陵东乡人居家饮茶习惯历史悠久。如城、海安、掘港等镇旧时都有十余爿茶叶店,多为徽州人所开。东乡人喜饮绿茶,以黄山毛峰西湖龙井碧螺春、珠兰等为主,但也不排斥茉莉花、代代花一类的花茶,普通人家日常泡茶则大多为一般炒青。很少有人饮普洱茶,也基本上不饮红茶黑茶。消夏避暑,东乡人泡茶,习惯把芦芽簪儿(芦苇地下根茎,白色、清热败火)、荷叶藿香、佩兰、薄荷、竹叶尖、杭白菊等放在一起冲泡,这种药茶,茶叶退到次要位置,并不要太好的茶叶,茶叶店里廉价处理的茶叶碎末最受欢迎。

旧时大户人家夏日会用紫铜茶铫稻草烧天水,再用大瓷茶壶泡茶,以供全家人一整天饮用。教馆的师塾先生,不管天气怎样炎热,都要用小火炉木炭火架上紫铜茶壶烧水喝,平民百姓也讲究烧水器皿,瓦壶、陶壶架上木柴火烧茶同样喝得很开心。为了舌尖上夏天的茶饮滋味,东乡人家都喜欢在院场中栽几株藿香、薄荷、佩兰,少数人家还会养一两缸荷花,为的是可随时采摘新鲜叶片泡茶。穷苦之家也自有穷人的办法,抓一把大麦放在锅里炕焦了,用“大麦乌儿”泡茶照样祛暑清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