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喜连成六大弟子的成就及贡献,赵喜奎与弟喜贞的重要角色

喜连成六大弟子的成就及贡献,赵喜奎与弟喜贞的重要角色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武喜永初学老生,后归里子老生,卒未成材。雷喜福于1968年卒于北京,享年七十四岁,成就与贡献较大,下文拟专节详述。赵喜奎与弟喜贞同时入科。票房亦有少数内行助演,兼管“说”戏排戏及后台事务,赵喜奎即其中重要成员之一。赵喜贞为喜奎之弟。

喜连成六大弟子的成就及贡献,赵喜奎与弟喜贞的重要角色

这是喜连成科班最早招收的六名幼小学员。按顺序是:赵喜奎(亦作“魁”)、赵喜贞(艺名云中凤)、陆喜明、陆喜才、雷喜福、武喜永。其中武喜永初学老生,后归里子老生,卒未成材。据钮骠兄谈,曾见武一剧照,扮《失印救火》门子,后不知所终。其他五人,都有相当成就。二赵短寿,知之者少。雷喜福于1968年卒于北京,享年七十四岁,成就与贡献较大,下文拟专节详述。

赵喜奎与弟喜贞同时入科。喜奎初由萧长华开蒙,习文丑;后改学花脸,受业于叶福海。先演铜锤,如《二进宫》之徐延昭,《洪羊洞》《穆柯寨》之孟良,《打龙袍》之包拯等,均能上演。又从罗燕臣、韩乐卿学架子花。萧老为科班排《三国志》,赵喜奎能演其中的张飞,后兼演武二花,《长坂坡》之张郃,《金沙滩》之杨七郎,皆有独到处。出科后长期在东北搭班演出,后定居于佳木斯市,年三十六卒于佳市(以上据钮骠兄提供资料)。

我1922年出生于哈尔滨。从四五岁起,即随家人到戏院看戏。当时东铁俱乐部有京戏票房,网罗名票不少。自二十年代后期至1932年我离开哈尔滨为止,曾在东铁俱乐部多次看东铁同人彩排演出。当时主要人物如陈远亭(老生)、林钧甫(花旦)皆北京春阳友会旧人,此外有顾珏荪(兼演小生、花衫)、白希董(花脸)、韩诚之(丑)、傅雪岑(老旦)等,皆造诣甚深。票房亦有少数内行助演,兼管“说”戏排戏及后台事务,赵喜奎即其中重要成员之一。当时我家住哈尔滨南岗(读去声),位于河沟街、北京街拐角一座洋式平房,左邻即白希董先生寓所。白与先父玉如公为东铁同事,我称呼他“白大爷”。每值周三与周六晚间有彩排演出,白便携我同往,散场后再送我回家。我看过白演出的《穆柯寨烧山》、《真假李逵》、《洪羊洞》“盗骨”等戏,同台合演者就是赵喜奎。记得有一次白与赵合演《真假李逵》,我站在后台下场门台帘内从帘缝中凝神“窥”戏,台上两个“李逵”开打,十分热闹。不一会儿赵喜奎下场,见我挡住他的去路(他要从上场门再次出场),便和气地对我说:“小孩儿,这是出武戏,角儿出出进进,一不小心就碰着你,最好站远点儿。”记得我还见过赵的《丁甲山》《清风寨》和《斩子》的焦赞,其他的戏就记不清了。

赵喜贞为喜奎之弟。入科后初从罗燕臣习武旦,举凡《泗州城》《青石山》《摇钱树》《蟠桃会》《取金陵》《夺太仓》《东昌府》等武旦应工戏,无不优为之。其跷功和打出手都很可观。稍后从萧长华学文武小生,喜字科所排《三国志》,一直由喜贞扮演周瑜(以上资料皆由钮骠兄提供)。出科后远游江南,仍以武旦戏擅胜场,艺名云中凤。记得许姬传、刘曾复二位先生曾谈及杨小楼在上海与云中凤合演《青石山》,对刀一场,两人功力悉敌,不仅刀花亮相漂亮,腰腿尤见功夫。曾复曾有文章专记其事,此不重述。据钮骠兄提供资料,云中凤后来奔波于东北各地,于三十九岁时病故于黑龙江富锦县。(www.xing528.com)

陆喜明、喜才为兄弟,出身梨园世家,为著名昆曲老生陆长林之孙,著名小生陆连贵之子,名净陆德山、名丑陆金桂之侄,名旦陆凤琴之弟,富连成著名教师蔡荣桂之外甥。喜明入科后初从苏雨卿学青衣,后因嗓变音,拜李庆喜为师习胡琴,出科后以操琴搭班为业。喜才为喜明之弟,入科后初从叶德凤、叶福海学花脸,后从罗燕臣、韩乐卿学武丑,又从萧长华学文丑。出科后专演武丑,如《打渔杀家》大教师、《溪皇庄》贾亮、《连环套》朱光祖、《刺巴杰》胡理等皆擅胜场。尤以《扈家庄》王英通场走矮子开打,演来精彩异常。清末民初,在著名武丑王长林之前享名者,为满族演员德子杰,故喜才出科后,内行皆以“小德子”呼之。我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常看中华戏校学员演出,如成和连《巧连环》之时迁,殷金振《连环套》之朱光祖,皆喜才所亲授。据钮骠兄所提供资料,喜才于1953年应聘至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音乐舞蹈团任教。1964年病故于北京。

陆喜才之后有奎富光,亦工武丑。我曾见其演《恶虎村》王梁及其他配角戏。至叶盛章崛起,乃以武丑挂头牌、挑大梁,成为一世之雄,虽王长林亦无其声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