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横空出世

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横空出世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9月天问一号完成方案迭代,转初样研制阶段。“天问一号”任务是中国独立实施的首次行星探测任务,开启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行星探测时代。▲ 在2014年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火星探测系统将首次亮相。此次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是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次达到并超过第二宇宙速度,飞出了中国运载火箭的最快速度。此次执行应用性发射任务,意味着长征五号火箭正式开始服役。

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横空出世

回望中国火星探测的历史,早在嫦娥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业内专家即开始谋划中国深空探测后续发展。

2010年8月,8位院士联名向国家建议,开展月球以远深空探测的综合论证,国家有关部门立即组织专家组开展了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论证,多位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参与论证工作,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三轮迭代和深化,最终于2016年1月正式立项实施。2016年9月天问一号完成方案迭代,转初样研制阶段。2018年9月,完成初样研制,转正样阶段。2020年4月完成正样研制,运抵发射场。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起步虽晚,但起点高、跨越大,从立项伊始就瞄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确定任务目标,明确提出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包括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其中着陆巡视器又由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进入舱计划完成火星进入、下降和着陆任务,火星车配置了多种科学载荷,在着陆区开展巡视探测。

从地球到火星,最遥远的距离大约4亿公里,这么远距离的通信对于火星探测器研制团队而言可谓难上加难。

经过四年多艰苦攻关,研制团队按节点顺利完成了探测器的模样研制、初样研制、正样研制、大系统对接试验等工作,为探测器飞越深空、到达火星提供了坚强支撑。

▲ 在2014年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火星探测系统将首次亮相。中国火星探测系统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巡视器主要功能为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分离火星巡视器,开展巡视科学探索。(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 在2014年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火星探测系统将首次亮相。中国火星探测系统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巡视器主要功能为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分离火星巡视器,开展巡视科学探索。(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新华社发 刘琼编制

通过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实施,中国将验证火星制动捕获、进入/下降/着陆、长期自主管理、远距离测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视等关键技术,为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基础工程体系夯实基础,推动中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

火星探测将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是深空探测领域从月球到行星的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也是未来迈向更远深空的必由之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天问一号”任务是中国独立实施的首次行星探测任务,开启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行星探测时代。

从2007年首次探访月球起,中国深空探测已走过13年时光,但一直没有对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开展过探测,主要原因就是受到火箭运载能力的限制。

根据发射任务要求,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将托举探测器加速到超过11.2千米每秒的速度,之后完成分离,直接将探测器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开启奔向火星的旅程。

▲ 在2014年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火星探测系统将首次亮相。中国火星探测系统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巡视器主要功能为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分离火星巡视器,开展巡视科学探索。(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示的火星探测系统火星巡视器原尺寸模型,及俗称的“火星车”。(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当航天器达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时,就可以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去往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因此,第二宇宙速度也被称为“逃逸速度”。

此次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是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次达到并超过第二宇宙速度,飞出了中国运载火箭的最快速度。此前,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和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已经攻克关键技术瓶颈,火箭各系统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了充分验证,火箭可靠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此次执行应用性发射任务,意味着长征五号火箭正式开始服役。从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到摆脱地球引力,走向更远的深空,此次发射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www.xing528.com)

在航天领域,人们经常讲,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成功不等于成熟。在航天人眼中,承载着使命和光荣的“胖五”火箭,就像他们的兄弟一般亲切和熟悉。各方都对“胖五”寄予厚望,“胖五”正式上岗,也意味着更多新的挑战。

从长五B首飞到2020年7月下旬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间隔仅有两个半月。这意味着在上次任务发射后,发射平台和地面支持系统的恢复时间,相比原来我们计划的进度要压缩了30%以上。从火箭研制的角度来讲,火箭研制团队也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新速度。

作为决定未来中国航天发展格局的型号,长征五号是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主力,长征五号的运载能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游戏规则,高轨卫星一箭多星的时代正在到来。此外,长征五号的关键技术对于支撑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示的火星探测系统火星巡视器原尺寸模型,及俗称的“火星车”。(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当航天器达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时,就可以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去往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因此,第二宇宙速度也被称为“逃逸速度”。

此次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是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次达到并超过第二宇宙速度,飞出了中国运载火箭的最快速度。此前,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和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已经攻克关键技术瓶颈,火箭各系统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了充分验证,火箭可靠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此次执行应用性发射任务,意味着长征五号火箭正式开始服役。从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到摆脱地球引力,走向更远的深空,此次发射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航天领域,人们经常讲,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成功不等于成熟。在航天人眼中,承载着使命和光荣的“胖五”火箭,就像他们的兄弟一般亲切和熟悉。各方都对“胖五”寄予厚望,“胖五”正式上岗,也意味着更多新的挑战。

从长五B首飞到2020年7月下旬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间隔仅有两个半月。这意味着在上次任务发射后,发射平台和地面支持系统的恢复时间,相比原来我们计划的进度要压缩了30%以上。从火箭研制的角度来讲,火箭研制团队也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新速度。

作为决定未来中国航天发展格局的型号,长征五号是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主力,长征五号的运载能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游戏规则,高轨卫星一箭多星的时代正在到来。此外,长征五号的关键技术对于支撑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示的火星探测系统火星巡视器原尺寸模型,及俗称的“火星车”。(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当航天器达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时,就可以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去往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因此,第二宇宙速度也被称为“逃逸速度”。

此次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是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次达到并超过第二宇宙速度,飞出了中国运载火箭的最快速度。此前,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和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已经攻克关键技术瓶颈,火箭各系统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了充分验证,火箭可靠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此次执行应用性发射任务,意味着长征五号火箭正式开始服役。从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到摆脱地球引力,走向更远的深空,此次发射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航天领域,人们经常讲,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成功不等于成熟。在航天人眼中,承载着使命和光荣的“胖五”火箭,就像他们的兄弟一般亲切和熟悉。各方都对“胖五”寄予厚望,“胖五”正式上岗,也意味着更多新的挑战。

从长五B首飞到2020年7月下旬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间隔仅有两个半月。这意味着在上次任务发射后,发射平台和地面支持系统的恢复时间,相比原来我们计划的进度要压缩了30%以上。从火箭研制的角度来讲,火箭研制团队也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新速度。

作为决定未来中国航天发展格局的型号,长征五号是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主力,长征五号的运载能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游戏规则,高轨卫星一箭多星的时代正在到来。此外,长征五号的关键技术对于支撑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