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乐学性:巧妙导入与学习兴趣

激发乐学性:巧妙导入与学习兴趣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能激发学生“乐学”的巧妙导入应体现以下几个特性:(一)有趣味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种认知上的差距诱发了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只有“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发乐学性:巧妙导入与学习兴趣

“乐学”教育,即学生乐于学习,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首先它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标志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确立;其次,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体悟学习是“乐学”教学的起点,而“乐学”的最高境界则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已达到“以苦为乐”的境地。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就应思考如何通过巧妙的导入让学生“乐学”,去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而能激发学生“乐学”的巧妙导入应体现以下几个特性:

(一)有趣味

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动力。从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来看,由于他们年幼,生活经验有限,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理解不够深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直接兴趣的强弱成对比。因此,导入应调动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出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致盎然的乐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可这样来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引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唱歌,谁愿意为大家唱首歌?

(同学们兴致很高地推选了一位同学唱歌)

教师:这位歌手唱得怎么样?怎样来衡量她的唱歌水平?

学生:让评委来打分。

教师请4个同学和教师一起担任评委,给这位歌手打分数。4个小评委把打好的分数分别写在黑板上,老师也打了个分数。

教师:同学们看,5个评委意见一致吗?按谁的意见办?

有些同学说:听老师的。另一些同学说:不行,这样还要其他评委干什么?

教师:对,不能仅凭老师说了算。要解决这个问题,等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之后,大家就知道用什么办法来给这位歌手定分了。

这里通过模拟电视上歌手大赛评委评分的情境,将学生置于一幕幕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情境中,同时在情境中揭示了“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有启发性

好的导入应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疑置问是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思维智慧的火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动器,因而,它也就成了课堂教学中导入的主要方法。教师在导入时,要根据新知识的难易程度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出一些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认知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教学“通分”这一内容时,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旧知识,出下面几组数,请学生比较:

第一、二组数分别根据分母或分子相同的方法比较大小。而第三组数,分子、分母均不相同,学生无法依据已有的知识来比较它们的大小。这种认知上的差距诱发了学习新知识的需求。教师可以顺势引导,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第三组分数,它们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能比较吗?

学生:(思考后)可以把分子或分母化成一样,就可以比较大小了。

学生:我们可以把它们化成大小不变、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师:怎样使两个分数的大小不变,而成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呢?这就要用到通分。什么是通分?通分的方法是什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学会通分的方法后,再返回来让他们比较第三组数的大小,既巩固了通分的方法,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某种需要的愉悦之感。(www.xing528.com)

(三)有新意

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套路,课的导入也不能千篇一律,而应遵循新颖多样的要求。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新奇的东西都容易成为关注的对象。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要树立起创新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实践到课堂教学中去,具体到课堂导入,就需要导入具有新颖性。所以,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在与新课内容有一定关联的范围内,只有把符合教学对象“口味”的、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引入教学,这样常教常新,才会给学生以新鲜感。只有“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一改以前分东西都是从分苹果、分月饼等导入,改成以看连环画听故事的形式导入,非常新颖。

教师: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个有关大头儿子的故事吧。(呈现连环画和旁白)

旁白:天热了,小头爸爸要到商场里去买凉席。到了卖凉席的柜台,他遇到了麻烦,于是他给他的大头儿子打电话。

小头爸爸:儿子,我忘了量床的长了,你找把尺子量一量床有多长。

大头儿子:噢!

旁白:可是大头儿子在家里找来找去,就是没找到尺子,怎么办呢?突然他有了个好主意。

大头儿子:爸爸,你今天领带了吗?

小头爸爸:打领带?打了。噢,真是个聪明的大头,快量吧!

旁白:大头儿子拿来一根爸爸的领带。他用领带一量,嘿,巧了,床的长正好是两个领带长。

大头儿子:爸爸,床的长是两个领带长。

小头爸爸:儿子真有办法!我知道了。哎,儿子,再量一下沙发长度吧!

旁白:大头儿子再用这根领带去量沙发。沙发的长不到一个领带长。怎么办呢?大头儿子把领带对折来量。沙发比对折后长一些。大头儿子再想办法,他将领带再对折。一量,巧了,沙发的长正好有3个这么长。大头儿子真高兴呀。可是他碰到难题了。

大头儿子:床的长是2个领带长,现在我怎么跟爸爸说沙发的长有多少个领带长呢?

教师:你有办法表示出这样4份中的3份吗?

(学生在纸上创作,教师巡视,指名展示)

教师:小朋友很会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样4份中的3份。你认为哪个最好?你想知道大人们是怎样表示的吗?嗯,与这位同学想的一样。(红笔画框)你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板书:分数)

全新的分数认识导入法,使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和交流活动,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参与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