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诗歌鉴赏,激发学习兴趣

古代诗歌鉴赏,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这堂语文活动课,目的是检查同学们背诵古典诗歌的情况,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学会将古诗应用生活中,这节活动课由两位同学主持,并由两评委记分。(男)我们时常在诗的海洋中游弋。

古代诗歌鉴赏,激发学习兴趣

——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活动实践课,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并让学生与教师一起主持,学生打分,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感受诗情画意,受到美的熏陶,并能够将古诗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过程

[课堂映示]

师:同学们,很小我们就接触了古诗,从古诗中我们感受了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王安石的超拔,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王摩诘的诗情画意。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背诵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可以聆听教诲,可以受到熏陶,如同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觉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今天我们这堂语文活动课,目的是检查同学们背诵古典诗歌的情况,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学会将古诗应用生活中,这节活动课由两位同学主持,并由两评委记分。

(男)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女)从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男)我们时常在诗的海洋中游弋。(女)春来了,我们“忙趁东风放纸鸢“。(男)夏夜里,我们”听取蛙声一片。(女)中秋节,我们说“明月几时有”。(男)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女)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懂得了珍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知道了努力:(女)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悟出了哲理:(男)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学会了做人。(合)今天,让我们在激励有趣的竞赛中一起走进诗的世界!

(男)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古诗中的颜色名称,请每组的第一位同学回答。

1.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千(  )总是春。

3.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蓝。

4.(  )树村边合,(  )山郭外斜。(生回答)

(男)答得很好。请评委加十分。在古人的诗句中,四季就是这样的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受,会发现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下面是一个抢答题:这引起句子写的是哪个季节?

1.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2.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3.正是江南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积极抢答)

(女)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填古诗中的植物名,这一轮由我抽到的同学回答。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

2.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4.竹喧归浣女,(  )动下渔舟。

这一轮我们竞赛得非常顺利,下面进行“我抢你答”,就是你抢到了不答,指定由别组回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却不是吟咏梨花的,你知道它是咏何物的吗?你能说出另外咏此物的诗句吗?至光五句。(生答:梅顺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气氛非常热烈)

(女)同学们答得很好,但是也有不足,看来呀,我们学习时应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请看下一道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请问这两句诗歌是歌咏何物的?你能再咏出含此物的诗句吗?

(生抢答: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男)很好。请抢答: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生积极回答补充)

(师)加一个抢答题,请说出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格言或成语。

(生)站得高,看得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男)很多同学家养了小动物,非常可爱,古诗中也有小动物,请填出。

1.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2.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

3.明月别枝惊(  ),清风半夜鸣(  )。

4.感时(  )溅泪,恨别(  )惊心。

(男)答的好,下面是一道古诗猜谜题,各组抢答:

从交夏,攘到秋,缠定了不离左右。饶你满身都是口,尝得出哪些儿香臭?(一生低声交流讨论,而后大悟抢答:蚊子,众笑)

(男)非常聪明,加十分。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很多成语都有典故,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来源于名家作品,古诗中也有成语。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叫“读古诗,找成语”,请抢答者依序号答一句。

1.朗骑竹来,绕床弄青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下面我们猜人物典故: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施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生大声答:苏武牧羊,主持人说:正确加分)

(师)经过激烈的比赛,我们来轻松一下,我说出几道有趣的问题,大家回答好吗?

清高鼎有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纸鸢”我们称作什么?(齐答:风筝

电脑出现画面、音乐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中“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有客船”,请问词作者依据哪首古诗创作了这首歌词?说出原诗。(生答:《枫桥夜泊》,然后齐背原诗)

(师)前几年颇流行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就出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你会背吗?(生答:师放映此歌,并出示原诗)。

(师)看来呀,生活中古诗无处不在,在你心有千千结,却又不知如何张开口时,不妨借古诗来传达心声,比如好朋友要到异地去生活了,你可以说什么?(生答: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再比如你和好朋友约好了一齐去游玩,过了约定的时间却还未等到他,等见到他时可说:“我等得林花儿都谢了”,你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还有人形容当今流行歌坛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天”,改编了原诗,却说出了新意。

下面我们做一个练习,我设置几个情境,请同学们思考用哪些诗句来答:

1.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即——(www.xing528.com)

(生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花,不禁感慨地说:真是“——”,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句答。

(生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诚如杜甫所说的什么?

(生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教师节,你和同学去看望小学老师,买了贺卡,要在上面写上赞美的话,你可以用到哪些诗句表达你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敬意?

(生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在党的十六大方针指导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加速向往发展,可以用《次北固山下》诗句形容。

(生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治理沙尘暴内蒙草原,阴山脚下,人们植树造林,退耕养草,决心在不久的将来,重现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能用诗句说出是什么情景吗?

(生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7.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有“长烟落日孤闭”这一词句,我们展开联想王维描写“长烟落日”的名句是什么?

(生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面对落花,晏殊感慨“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却说:‘落花不是无情物“,同为送别,王维别情依依,“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却说:“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角度,反向立意,两种心境。那么如果我说:“无边丝雨细如愁”,你说什么呢?我说“满目青山夕照明”你说什么呢?

(生低声讨论,不语)

师:同为写雨,一则写愁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乃一喜情:“满目青山夕照明”明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却惆怅。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对比联想,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让它距离我们的生活不再遥远。

(男)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同学们积累的古诗词中哪些是咏月的?

[映示明月图,配乐《春江花月夜》]

(生答: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最后,我们一起参加名句接龙,我说上句,同学们接下句。

大漠孤烟直,(  )。明月松间照,(  )

海内存知已,(  )。东风不与周郎便,(  )

……

——(情绪高昂,在书声朗朗中结束。)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

——古诗文教学探微

古诗词以其精美的原韵律,宽阔的意境,深邃的情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其形象、其气势、其哲理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然后学生往往对古诗的诵读积累过少,仅限于课本所选,而学语文只有背诵相当数量的篇目,才能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故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

(一)教学必须务实,应用于生活。

语文是交际工具,学习语文最终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古诗文教学也应当服务于生活,运用于生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策略,当前学生练习做得过多,书读得过少,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新课标非常强调背诵积累,黎锦熙先生也说:“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使学生阅读、背诵相当的古诗文篇目,有益于提高其审美情趣,完善其人格。这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此次古诗背诵竞赛,由于提前让学生课下搜集材料,积极准备,所以许多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背诵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活动中,有学生能一口气说出十句咏月的诗句,甚至还咏出了“江畔何人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名句;在咏雪的诗句中,有学生吟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在准备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无穷无尽的魅力,体验到了积累的乐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句名言说:“在知识的大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在学习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因而背诵仅仅是基础,学生会思考,会运用才是目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更应学生学会将古诗运用到生活中。为此,在进行了“听新歌,忆古诗”这个环节之后,我告诉学生:“看来呀,生活中古诗无处不在,在你心中有千千结,却又不知如何张开口的时候,不妨来咏一句古诗来表达你的心声。”并设置了几个情景,让学生感受、运用,然后告诉学生:“不仅要会背诗,还要会用诗。”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与现实生活距离并不遥远,做到活学活用。

(二)要激趣,要求新。

平日里,学生看惯了讲台上教师的面孔,听惯了教师的是非评判,教师也习惯了“一览众山小”的感受,这节语文活动课能不能以另一种形式去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呢?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

1、角色的改变: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此次活动,让学生做主持人,去评判对错,学生打分去统计结果,教师退居一旁让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但又不完全退出,必要时适时点拨,这就如风筝,教师手中始终牵着一根线,适时放收,才能使“风筝”越飞越高,初中生喜欢新奇,那么就让他感到新奇,又使他们小有成就感:“主持人是我们,评委是我们,答对了加10分”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在答对了之后,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让学生真正乐学、趣学。

(三)内容要充实而多样

进行本次活动,不能只取悦于学生,更重要的还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竞赛的内容应当充实,还要多样,才能吸引学生。如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填空、猜谜、“读古诗、找成语”、“听新歌,忆古诗”,“名句接龙”分必答,抢答“我抢你答”齐答等形式展开竞赛,内容多,容量大,学生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一次成功,对学生无疑是个鼓励,但一次小小的失败,却又是一个鞭策,让学生感到自己知识的有限,体会到学海无涯,激励他们继续去诗海中遨游,撷取更多更美的珍宝。学生有了这种认识,其日后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孜孜追求的。

让学生“快乐而深入地学”

上这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地参与,深入地学习”。

所谓“快乐地参与”,就是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可爱,享受语文的乐趣,正如赞可夫所说,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

古诗词意境优美,情理深邃,读之朗朗上口,学习古诗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要想让学生更自发地诵读积累古诗词,关键在于激趣。使其发现、享受课堂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创造宽松民主的气氛呈现师生间的和谐融洽;以新颖的形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其感受参与的快乐,体验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喜悦;从读诗品诗中感悟文学的美,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荡涤心灵,启迪人生,修身养性,完善人格。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也获得情感的愉悦满足,思维火花不断闪现,主体意识得以凸现,课堂呈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局面。教师无须多言,学生已尽情体味了古诗的魅力,自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

“学得尽兴”即学得深入,学会运用。

语文是门工具性学科,人们借助语文参与生活,进行交流交际,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向生活。作为教师,交给学生的应不仅是知识,还有如何应用知识,教师如不注重联系生活,就如同舍本求末,舍弃了“源头活水”,必然会“水枯石竭”,对于古诗尤为重要。学生认为古诗属于过去,距离现实生活极为遥远,故而教师应让其认识到:古人写诗源于生活,今人品读当用于生活。基于此,教学中可设置一个生活情镜,让学生用古诗去表现,再现古诗,产生共鸣:或把相同、不同诗句进行同向、反向联想,如由范仲淹的“长烟落日孤城闭”联想的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由秦观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之悲对比感受杜甫的“好雨知时节”之喜。在比较中,开拓运用古诗的天地,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建构、召唤其创造力的涌动勃发,使他们的潜能在富于趣味与激励的教学情境中不断释放,张扬个性,发展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语文的广阔视野,使语文真正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

点评:

一、教学观。新课改要求教学要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整节古诗词背诵竞赛的实践活动安排,教师只是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两次,其余都是学生在活动,看是教师活动不多,实则匠心独具,安排巧妙,体现了师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和谐自然。

二、学习观。新课改针对接受学习的弊端,要求加强探究学习,是对常规学习方式的一大突破与发展。自主、探究、互动,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如上述,整个竞赛活动,教师只在首尾出现了两次,其余都是学生在活动,在有序地活动,在自主、探究、互动地活动。相对灌输式教学,自主、探究、互动等学习方式的培养、运用要难,这既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更需要教师长期的耐心与实践,这点能体现老师的功力。

三、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有三项: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一项大家熟悉,后两项则是对旧课程目标的重大突破。本节课不但通过竞赛的方法使学生学习了古典诗歌的许多知识与表现技能,更是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主持、学生记分、学生强答、全员参与,这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意识、团队精神、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都很有好处。所有这些,不可能由教师讲出来,而必须由学生通过过程来习得,这都是以前课程的薄弱环节,或是以前课程认为“很虚”的东西、“花样”,但在现今新课程看来对学生却是比“肉体”更重要的素质。

四、方法活、内容面广量大、效果好。同样是知识竞赛,这次由男女两名学生主持,以诗词接力朗诵开场,新鲜活泼。竞赛方式有填空、抢答、我抢你答、猜迷、接龙等;诗词状物论理包涵颜色、季节、植物、动物、哲理;诗词赏欣涉及谜语、成语、典故、联想、类比、想像、借用;一节课出现的诗词竟达五十余首之多,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关于咏雪诗的联想,关于哲理诗的类比,关于猜谜的,关于《涛声依旧》等发端于古诗词的原型启发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还有,对成语、典故和古诗词渊源的挖掘,古诗今用的展示等,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品位,也极具价值。

要说本节课的不足,似乎是:

一、“烩菜”不及“酒度”有档次。本节课内容丰富,但层次略显凌乱,如状物诗、哲理诗相杂;可否先“状物”再“哲理”,先“铺陈”再“想像”,由底到高等次展开似乎更好。

二、教师可再开放些,“支架”可再少些。即使教师一言不发,学生的表现同样可以看出老师的功夫。

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略有刀砍斧凿之痕。讲师一节或几节课,不算太难,要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过程管理”,上好每一节课,是新课改对我们的更高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