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实施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实施案例分析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式子中的4、7相同,而-3和3的绝对值相同、符号不同,互为相反数。或者说,减去一个有理数,就相当于加上它的相反数。案例分析:这堂课中,教师从一个小问题4-(-3)入手,引导学生探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表8-4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实施案例分析

案例1——温度的变化

上课前,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空白表格和一个带刻度的空白图表。

师:同学们好,我们在前面已经接触了很多的变量,并且学会了用表格和解析式来表示变量。今天,教师要和你们一起,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展示一幅卫星云图),同学们知道这幅图是什么吗?

生:卫星云图。

师:对,这是卫星云图。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这说明气温变化无常。而气温的变化又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那么,首先来看一下同学们自己测的学校的气温。根据我们的分工,教师测了凌晨和晚上的气温,白天的气温就听你们的汇报了。

学生们分组汇报,教师同步填写黑板上的空白表格(表8-1)。

表8-1 全天气温表

师:现在已经完成了收集数据的过程,那么下面看看教师怎样把这些数据组成另外一种数学表达。

教师在黑板上的空白图表上描点,再连成一条光滑的曲线。然后,教师以黑板上的图像为例,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

案例分析:

在这个情境中,教师设计了天气预报、课前观测、课上汇报等元素,虽然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多,但各元素详略得当,很好地展开了课堂教学。在引入过程中,学生的观测结果是随堂进行汇报,教师无法在课前准备好课件,因此采用了黑板作为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灵活舞台。根据这个教学片段,可以填写一张设计模板(表8-2)。

表8-2 教学设计模板

其实,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计算机现场完成教师在黑板上操作的过程。可供参考的一个方法是使用Excel当堂记录数据、绘制图表(图表类型可分别选择散点图类别中的“散点图”和“平滑线散点图”)。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修改数据而实时更改图表,实现更灵活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起到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附加效果。而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则在于它弱化了描绘图表时的描点、联机等过程。这种情况下,设计模板也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改(表8-3)。

表8-3 教学设计模板的修改

案例2——有理数的减法

师:你能不能计算一下乌鲁木齐市的温差——4-(-3)的结果——是多少呢?

生:7。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结果是7?

生1:4-(-3)=4+3=7。

师:好。他说了,4减去-3,就等于加上-3的相反数。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减去-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但是我想问一下,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减法,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要去加?而且是加上相反数,而不是加上其他的东西呢?怎么想到加法的?能不能把这个想法给大家说明一下?或者有没有其他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你是怎么想到用加法的?

生2:我先试着画一个数轴,看一看-3和4之间有多少个格子。有7个单位,刚好是4加上-3的相反数。再看看其他的例子,比如8和-3之间有11个单位,刚好是8加上-3的相反数。

师:好,请坐。这名同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他的想法。他说我画了一个数轴,借助它的直观性我发现,4和-3之间插了7个格子,就是7个单位。不错,是一种方法!实际上,数轴怎么来的?是通过温度计抽象来的。那我拿一个温度计数一下就行了,先4个数,然后3个数,差了7个格子。还可以怎样想?我把它转化成加法。为什么?在学习减法之前,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加法。

师:对,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应该说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加法很熟练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新问题,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其实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这个思路了,就是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师:是相反的运算,对不对?是一种逆运算的关系。那我们又学过“4-(-3)=?”实际上是一个差。

板书:4-(-3)=?

师: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加法来呈现这个问题。什么数加-3等于4呢?同学们想一想,转化成我们的加法了吧,什么数加上-3等于4?

生:7。

师:对,7+(-3)=4。那么同学们想一想,4-(-3)等于多少?(www.xing528.com)

生:7。

师:那么,还有刚才同学们想的另外一种方法。我们借助数轴的直观性,数一数,一共有7个格子。

师:这个问题的结果等于7。

板书:4-(-3)=7。

师:我们得到了4-(-3)的结果等于7。有的同学会想,以后遇到这种问题,我只要想一想什么数加上减数等于被减数,或者每天都拿一个数轴去数一数,这样方不方便啊?显然是不方便的。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帮助我们计算数的减法呢?我们一起探索这个问题。

师:4-(-3)=7。关于4,关于7、4怎样经过运算变成7?同学们最初想到的是什么?

生:加3。

师:最初想到的是我们熟悉的加法。我们发现4+3=7。

投影:

4-(-3)=7

4+3=7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式子中的4、7相同,而-3和3的绝对值相同、符号不同,互为相反数。

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3: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师:这位同学把她的猜想提供给我们了。4-(-3)完全等于4+3,减去-3就相当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如果我要减去一个负数,就相当于加上它的相反数。或者说,减去一个有理数,就相当于加上它的相反数。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我不知道,仅仅从这一个例子里面能不能得到结论?

生:不能。

师:那么下面来尝试一下更多的例子,看看是否还有这种规律。

投影:计算下列各式:

50-20= 50+(-20)=

50-10= 50+(-10)=

50-0= 50+0=

50-(-10)= 50+10=

50-(-20)= 50+20=

通过观察同一行的两个算式,更加肯定了前面的猜想,得到减法的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案例分析:

这堂课中,教师从一个小问题4-(-3)入手,引导学生探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问题虽然简单,但分析思路层层深入,并且由特殊到一般,把问题分析得相当透彻(表8-4)。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对知识点的分析设计得相当细致,但课件中包含的交互元素并不多,这使得课件的应变性不强。比如在分析4-(-3)的问题时,教师准备了两种分析思路:用加法分析,用数轴(温度计)分析。而课堂上学生先提出的是第二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后来经过教师引导得出的,这个顺序与课件设计的顺序不一致,多少给人一种重第一种思路轻第二种的感觉

表8-4 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模板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