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梅戏经典剧目《青龙山》,36大本之一

黄梅戏经典剧目《青龙山》,36大本之一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龙山》,又名《张孝打凤》、《凤凰山》、《凤凰记》,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青龙山》全剧共分为兄弟拜寿、曹虹探母、开刀曹虹、李氏染病、割股救母、张孝打凤、送凤还家、封刀张孝、血书呈情、公堂争死10场。黄梅戏传统剧目《青龙山》中的人物姓名、故事情节亦与民间故事《张孝打凤》一致。元关汉卿等编选的《全元曲全集》中收录了元秦简夫的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共四折。

黄梅戏经典剧目《青龙山》,36大本之一

青龙山》,又名《张孝打凤》、《凤凰山》、《凤凰记》,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2集著录了项雅颂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2集刊载章守宽等口述本。

《青龙山》全剧共分为兄弟拜寿、曹虹探母、开刀曹虹、李氏染病、割股救母、张孝打凤、送凤还家、封刀张孝、血书呈情、公堂争死10场。

主要人物有:张孝(小生)、张礼(小生)、张德恩(正生)、李氏(正旦)、包拯花脸)、王朝(武生)、马汉(武生)、曹虹(小生)、家人(正生)、丫鬟(小旦)、郎中(丑)、城隍(杂)。

北宋湖北省当阳书生张孝,母亲早亡,父亲后娶继母李氏,生小弟名叫张礼。遇父亲生寿之期,为子者应当为父母上寿,在圣堂攻读的张孝,约小弟张礼一同回家为父母祝寿。祝寿礼毕,张德恩就此训教两个儿子,刻苦攻读书文,朝夕不离书本,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故事,激励儿子勤学发奋。张孝、张礼表示铭记父亲的教诲,返回圣堂攻读。训教儿子之后,张德恩有意去下江收账,将家事和两个孩子托付给李氏,嘱咐她两个儿子一样看承。

时四川书生曹虹,在外乡贸易数载未归,家中撇下七旬老母,无人奉养,日夜担心,遂辞掉生意,回乡探母。一路上愁眉不展,惶恐不安,回乡前夜,梦见石碓臼无人踏自跳,石磨子无人推自转。曹虹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是母亲身患有病,还是自己眼前有灾。途中传来道锣声声,为朝廷命官开道,曹虹急忙退缩路边,想等官轿过去之后,再赶路程。谁知官轿在曹虹面前停下,从轿中走出包大人,王朝、马汉将他带到包拯面前。包验明曹虹的身份,言老王晏驾,幼主登基,国母染病在床,许下孝子人头12双,开刀曹虹,封刀张孝。命王朝、马汉将其斩首。曹虹大惊,称其斩之不得,斩了小人,就要连伤两命。包拯问其故,曹虹告知包大人,家有七旬老母靠他抚养,大人如将其斩首,母亲在家望子子不到,盼儿儿不归,岂不是连伤两命!包拯感叹曹虹真是一个大孝子,遂安慰曹虹,改日将他母亲接到任所奉养,王朝、马汉将其斩首。

张德恩离家到下江催讨陈账后,李氏患病,家人通知张孝、张礼自圣堂回家。兄弟俩心急如焚,惴惴不安,请郎中把脉开药,精心调理,一直不见好转。张礼见药不应方,暗中来到花园,准备割股救母。张孝路过花园,发现张礼在里面,即上前询问,张礼谎称在此贪玩。张孝无名火起,母亲染病在床,一直不见好转,不在上房侍奉母亲,还有心在此贪玩,张孝责骂弟弟。张礼委屈地离开花园,张孝见弟弟离开时神色不对,遂在花园搜寻,发现了钢刀和香盆,他一切都明白了。原来是他错怪了张礼,弟弟是想仿效古人,割股肉熬汤奉养母亲,他想趁花园无人,在此割股救母,张孝不禁为弟弟的一片孝心所感动。为了母亲早日康复,弟弟能做到的哥哥也能做到,张孝割下股肉,送厨房做成荤汤救母。李氏喝下张孝端来的荤汤,顿时感觉气爽神怡,病体渐复,让张孝回圣堂读书。张孝一心想在家侍奉母亲,称只要母亲身体健康,他宁可不要诗书和功名,守在母亲身边。

李氏埋怨张孝不该如此讲话,言其父亲临走时曾特地交待,两个儿子要一样对待,如果不回圣堂读书,急发了母亲的病将会落下不孝之名。张孝不敢违抗母亲的嘱咐,忧心忡忡地辞别母亲,回圣堂攻读文章。不久,李氏旧病复发,神仙托梦若要病体治愈,要青龙山的凤凰煮汤医治,上山打凤只能张礼去,张孝千万不能去青龙山。李氏按照神仙的交待,命张礼前往青龙山打凤,张礼在途中迷失方向,不知去青龙山的路怎么走,遂原路返回转圣堂向兄长问路。张孝听说母亲旧病复发,要青龙山的凤凰煮汤医治,心急如焚,见弟弟年少应该由他前去,让弟弟回家照看母亲,他去青龙山打凤。张孝来到青龙山,见漫山遍野都是凤凰,他拉弓打下一只,急忙回家救母。打凤回家的路上,遇包公要斩24个孝子人头,为太后祭天医病,曹虹开刀,张孝收刀。包公验明张孝的身份,命王朝、马汉推出斩首,张孝向包拯陈情,因母亲染病在床,需要青龙山凤凰煮汤医治,请让他将凤凰送回家中,医治母亲的病再来领斩!

包公怜其孝,命王朝送他回家,张孝将凤凰汤煮好,端给母亲喝下。李氏不解其详,明明是叫张礼去凤,眼前却是张孝送凤煮汤,让他赶快回到圣堂。路上张孝撕下衣片,给父亲留下血书一封,送圣堂让弟弟转交父母,就跟着王朝去南衙领死。张德恩从下江归来,见血书心如刀绞,张礼闻讯,闯入南衙,自称张孝前来领死。兄弟争死,而不贪生,包公深感其义,到天齐庙降香,城隍指点于他,称张孝、张礼是和合二仙下凡,不能随意斩杀,可以草人头代替张孝之头。包拯将神人所示,奏本仁宗,张孝全家受封。(www.xing528.com)

本剧源于弹词《凤凰记》,梨园老仆藏有王登堂弹词抄本,计1200行,8400字。黄梅戏传统剧目《青龙山》中的人物姓名、故事情节均与弹词《凤凰记》相同,旱龙船亦说唱过此本。《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著录了湖北省竹溪县双建村李昌龙藏本提要。《张孝打凤》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盛广,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宋代以前就被列入《二十四孝》,宋以后又被排除在《二十四孝》之外,可见《二十四孝》在中国古代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的。黄梅戏传统剧目《青龙山》中的人物姓名、故事情节亦与民间故事《张孝打凤》一致。

张孝、张礼故事的形成,与《后汉书·赵孝传》有渊源关系。《后汉书·赵孝传》载:“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也。父普,王莽时为田禾将军,任孝为郎。每告归,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还,欲止邮亭。亭长先时闻孝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孝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因问曰:‘闻田禾将军子当从长安来,何时至乎?’孝曰:‘寻到矣。’于是遂去。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谓曰:‘可且归,更持米糒来。’孝求不能得,复往报贼,愿就亨。众异之,遂不害。”元关汉卿等编选的《全元曲全集》中收录了元秦简夫的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共四折。剧本主要取材于《后汉书·赵孝传》,写赵礼母子三人逃难,赵礼被山寨首领马武擒去,要剖取他的心脏做醒酒汤。赵礼的母亲、哥哥得知后,赶到山寨,争说自己肥胖,要求代替一死。马武被他们的深情所感动,于是释放了他们。剧本不仅宣传了封建社会子孝、兄悌、母慈的道德观念,而且写出了在灾荒年景中人吃人的残酷现实,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生活背景。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五收录了元秦简夫的《孝义士赵礼让肥》:“《录鬼簿》著录。息机子刊本,脉望馆抄录本,《元曲选》本。题目作‘宜秋山马武施恩’,简名《赵礼让肥》。《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目》俱提简名。《也是园书目》著录正名同。曹本别作《义士死赵礼让肥》。本事见《后汉书·赵孝传》:孝家长平,天下乱,人相食。弟礼为饿贼所得,将食之,孝闻,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乡党服其义。剧中大段本此,惟以饿贼为马武,系捏造。阙名有《赵宗让肥》杂剧,不知是否即其本。”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七收录了元明阙名作品《赵宗让肥》:“《今乐考证》著录。《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目》、《曲录》并见著录此剧简名,题目正名无考。《永乐大典·杂剧十二》收有此目。元秦简夫别有《赵礼让肥》一剧,本事见前。”《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九收录了沈璟的《十孝记》,沈璟亦有同名传奇,均改名为张孝、张礼。明胡文焕《群英类选》选有《十孝记》十出,一事一出,全衔孝子事。傅惜华《十孝逸文》之第二剧为张孝、张礼兄弟孝义事,疑本剧源于元人秦简夫《赵礼让肥》杂剧。黄梅戏传统剧目本戏中的包公戏共有七本,其它六本则是《二龙山》、《卖花记》、《水涌登州》、《白布楼》、《血掌记》、《双插柳》。七本戏中只有《青龙山》中的包公最为特殊,他奉圣旨下乡斩杀24个孝子人头,为国母治病。这种行为和包青天的形象是完全相反的,不符合包公的性格,但张孝、张礼兄弟公堂争死一场,却十分感人。

1959年安庆市汪自毅将其改编为《孝子冤》,发表于同年第三期《安徽戏剧》;后易名为《生死板》,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70年代末,作者又重新进行了整理,改名《慈母泪》。1982年汪自毅和沙丹合作,将此剧改成戏曲电影剧本《杜鹃女》,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郭霄珍、汪静、张小萍,分别饰剧中杜鹃、杜隼、杜雀三姐妹。《杜鹃女》是根据《凤凰记》改编的一曲扣人心弦的悲剧:南宋皇帝为给太后治病,听信道士谗言,捉拿壬午年五月初五出生的童女。杜鹃在山路为母亲采药时被捉,她苦苦哀求,公差让她和母亲去告个别。继母让亲生女杜准替杜鹃死,杜鹃母亲不许,两女争死之际,县令受感动,决定搭救杜家。钦差发现杜鹃是自己的外甥女,便叫人杀杜准。杜鹃不愿妹妹死,见到皇帝讲明实情。皇帝大怒,将事情所涉之人全体处死。金兵来犯,南宋朝廷不保,皇帝只好下令放了500童女,但杜鹃必须要杀。后来,在同乡们的掩护下,杜鹃等人都逃离危险。

1982年安徽电视台将安庆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的《慈母泪》拍成舞台戏曲片。同年上海电视台拍摄、安徽黄梅戏校演出的《孝子冤·别母》舞台戏曲片。

东路子花鼓戏、西路子花鼓戏、北路子花鼓戏、豫南花鼓戏名《张孝打凤》,鄂东采茶戏、三角戏、睦剧名《凤凰记》,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名《青龙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