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戏曲乡音入选非遗名录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戏曲乡音入选非遗名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谷一也一跃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花鼓戏演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沙花鼓戏的元气得到逐步恢复,出现了复兴的势头。尽管如此,2008年,花鼓戏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不断衰落的花鼓戏,已经需要进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了。贺艾芸退休前是湖南知名的花鼓戏演员。人才流失和断档,成为花鼓戏生存危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戏曲乡音入选非遗名录

1964年,湖南花鼓戏电影《补锅》上映,李谷一饰演农村女青年胡兰英一角,嗓音甜美,扮相清纯,性格活泼,把这一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李谷一也一跃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花鼓戏演员

那时候,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学戏的剧团越来越多。李谷一在前面演,后面就跟着几十个“胡兰英”,老百姓中更是流传着“家家喊补锅,个个打铜锣”的说法。“老百姓一听说有班子来演出,那还得了啊!扶老携幼地全都来了,有的背着板凳,有的站着,来了都围在那里,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那种感觉,现在是找不到了。”李谷一回忆当初,不禁唏嘘。

如今,面对越来越多元的娱乐文化选择,年轻人很难再迈出走进戏曲剧场的那一步。今天的花鼓戏票友,很大一部分仍旧是中老年人。观众数量的锐减,带来演出场次的锐减、上演剧目的锐减以及剧团的锐减。戏剧总体处于低谷,这是全国性的危机。湖南花鼓戏也不例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沙花鼓戏的元气得到逐步恢复,出现了复兴的势头。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为例,创造、加工了如《老表轶事》《桃花汛》《喜脉案》《刘海砍樵》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优秀剧目。相比湖南省其他剧种如湘剧、辰河戏、祁剧、荆河戏等,花鼓戏的形势已相对较好。

尽管如此,2008年,花鼓戏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不断衰落的花鼓戏,已经需要进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了。然而就在那一年,湖南省花鼓戏专业剧团还在不断减少,由原有的70多个锐减到只有20多个。如今,全省从事湖南花鼓戏表演的人员已由上万人锐减至数百人;上千种传统剧目也只剩下几十部流传存世。

李谷一感慨,不是成为“非遗”,这个剧种就能传下去,就能推广,它得发展、传承,传下来、走出来啊!但是,花鼓戏的发展与传承,首先就遭遇了接班人越来越少的问题。(www.xing528.com)

出生于花鼓戏世家的叶红在给孩子们纠正形体动作。

贺艾芸退休前是湖南知名的花鼓戏演员。退休后,她义务给年轻的演员们化妆包头。她很清楚这些年轻演员的不易,一个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一个月不到20场的演出,一齐将他们推向现实与梦想的遭遇战。“这几年走的人多啊,有的人就转行了,有去唱歌的,有出去教舞蹈的,还有卖保险的。”贺艾芸说。

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因为同时在戏曲学校担任教学工作,贺艾芸对日益紧俏的生源亦是忧心忡忡。据她回忆,十余年前,要进戏曲学校还要讲条件,甚至要开后门。但现在,只要学生交了学费,学校一般都会收,因为“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了”。

人才流失和断档,成为花鼓戏生存危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除此之外,创作人员缺乏、管理模式滞后、戏曲内容陈旧、传承方式落后、设备陈旧、资金短缺等,亦导致了花鼓戏的举步维艰。当花鼓声渐渐远去,往日风光还能在哪里找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