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沙特家族:中东政治舞台的统治者

沙特家族:中东政治舞台的统治者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瓦哈卜派兴起以后,沙特家族取代哈里德部落而成为哈萨的统治者。沙特家族成为英国在阿拉伯半岛最重要的政治盟友,英国保护下的科威特则是沙特家族问鼎阿拉伯半岛政治舞台的出发地。1914年,奥斯曼帝国与利雅得埃米尔国签署协议,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特家族在纳季德的统治权,伊本·沙特承诺不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进入纳季德。

沙特家族:中东政治舞台的统治者

19世纪末期的阿拉伯半岛处于严重分裂的状态。拉希德家族建立的哈伊勒政权作为阿拉伯半岛内陆最重要的政治势力,控制北起叙利亚边境、南至阿曼的广大地区。哈伊勒政权沿袭阿拉伯人部落联盟的传统形式,诉诸劫掠和袭击以及征纳贡赋的手段,无力整合分散的血缘群体和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哈伊勒政权依附于伊斯坦布尔的苏丹,俨然是苏丹控制阿拉伯半岛内陆诸地的政治工具。希贾兹亦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人口构成复杂,奥斯曼帝国军队驻扎于希贾兹的诸多地区,逊尼派什叶派以及苏菲教团和各种教法学派长期并存。麦加的沙里夫作为圣族后裔在希贾兹具有广泛的宗教政治影响,且与奥斯曼帝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接受伊斯坦布尔苏丹的赐封。哈萨位于科威特与特鲁希尔之间,是阿拉伯半岛东部最重要的农业绿洲和贸易区域,亦是纳季德的贝都因人获取定居产品的主要来源。哈萨的定居人口大都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被纳季德的瓦哈卜派视作异端。17—18世纪,哈萨的主要势力是哈里德部落。瓦哈卜派兴起以后,沙特家族取代哈里德部落而成为哈萨的统治者。19世纪后期开始,哈萨被纳入奥斯曼帝国之巴士拉总督的管辖范围。此外,什叶派的分支宰德派政权控制也门,什叶派政权易德利斯王朝控制希贾兹与也门之间的阿西尔地区,波斯湾沿岸的科威特、巴林、卡塔尔、特鲁希尔、马斯喀特和阿曼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

20世纪初,英国与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半岛展开激烈角逐。沙特家族成为英国在阿拉伯半岛最重要的政治盟友,英国保护下的科威特则是沙特家族问鼎阿拉伯半岛政治舞台的出发地。

1902年,沙特家族首领阿卜杜勒·拉赫曼之子阿卜杜勒·阿齐兹即伊本·沙特(1902—1953年在位)率领40余人自科威特出发,返回纳季德,成为利雅得的新埃米尔。伊本·沙特出生于1876年,其母属于达瓦希尔部落的苏戴尔家族。[45]1904年,伊本·沙特率军进入嘎希姆,从拉希德家族手中夺取欧奈宰和布赖代,继而击败支持拉希德家族的奥斯曼帝国军队。[46]1906年,伊本·沙特的追随者与拉希德家族的军队再度发生激战,拉希德家族的军队败绩,嘎希姆被纳入利雅得埃米尔国的版图。1911年,伊本·沙特与英国达成协议,英国承认哈萨作为利雅得埃米尔的属地,伊本·沙特承认利雅得埃米尔国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承认英国有权在阿拉伯半岛开采矿产资源。1913年,伊本·沙特率领300人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占领胡富夫,控制东部沿海。1914年,奥斯曼帝国与利雅得埃米尔国签署协议,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特家族在纳季德的统治权,伊本·沙特承诺不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进入纳季德。同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协议,双方划定各自在阿拉伯半岛的势力范围:协议规定,自卡塔尔经阿拉伯半岛腹地至亚丁和也门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包括纳季德和哈萨在内属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该线以南属英国的势力范围。[47]然而,由于“一战”爆发,该协议未能生效。

沙特家族家谱

“一战”爆发初期,利雅得的埃米尔伊本·沙特致信麦加的沙里夫、哈伊勒的埃米尔和科威特的舍赫,建议召开四方会议,协调立场。然而,四方立场差异甚大:哈伊勒的埃米尔支持奥斯曼帝国,希贾兹的沙里夫和科威特的舍赫支持英国,纳季德则是奥斯曼帝国与英国争夺的对象。1915年,利雅得埃米尔国与英国签订盖提夫协议。根据协议,英国承认纳季德、哈萨、盖提夫、朱拜勒一带作为利雅得埃米尔国的辖地,向伊本·沙特赠送1 000支步枪和2万英镑,并向伊本·沙特支付每月5 000英镑的补助金,伊本·沙特承诺不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进入自己的属地,保证不侵扰处于英国保护下的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阿曼。[48]

沙特家族家谱

“一战”爆发初期,利雅得的埃米尔伊本·沙特致信麦加的沙里夫、哈伊勒的埃米尔和科威特的舍赫,建议召开四方会议,协调立场。然而,四方立场差异甚大:哈伊勒的埃米尔支持奥斯曼帝国,希贾兹的沙里夫和科威特的舍赫支持英国,纳季德则是奥斯曼帝国与英国争夺的对象。1915年,利雅得埃米尔国与英国签订盖提夫协议。根据协议,英国承认纳季德、哈萨、盖提夫、朱拜勒一带作为利雅得埃米尔国的辖地,向伊本·沙特赠送1 000支步枪和2万英镑,并向伊本·沙特支付每月5 000英镑的补助金,伊本·沙特承诺不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进入自己的属地,保证不侵扰处于英国保护下的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阿曼。[48]

1910年的伊本·沙特

早在“一战”前夕,麦加的沙里夫侯赛因开始与英国政府暗中接触,试图得到英国的支持,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一战”初期,协约国中东战场处于被动局面,争取阿拉伯人的支持对于协约国扭转被动局面至关重要。英国政府开始策划叙利亚、伊拉克和希贾兹诸地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15年,侯赛因与英国谈判,以建立北起陶鲁斯山、南至波斯湾、东起扎格罗斯山、西到红海的大阿拉伯国家作为条件,发动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起义。1916年6月,侯赛因在麦加宣布起义,自立为大阿拉伯王国的国王,驱逐驻守希贾兹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侯赛因起义之初,英国试图拉拢伊本·沙特加入希贾兹的侯赛因阵营和进攻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支持者拉希德家族。然而,利雅得的埃米尔无意从属于麦加的沙里夫,态度暧昧。侯赛因自立为大阿拉伯王国的国王之后,伊本·沙特表示抗议,并且试图与侯赛因谈判划定纳季德与希贾兹的边界。[49]

1918年“一战”结束后,英国成为影响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外部势力,阿拉伯半岛形成希贾兹、纳季德、舍迈尔山区、阿西尔和也门五大政治区域。英国奉行的政策,是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控制整个阿拉伯半岛。在阿拉伯半岛内部,利雅得的埃米尔与麦加的沙里夫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纳季德与希贾兹之间的图拉巴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1919年5月,麦加的沙里夫侯赛因之子阿卜杜拉率军占领图拉巴绿洲,旋即败于追随沙特家族的伊赫瓦尼战士。[50]

1921年初,伊本·沙特召集纳季德的舍赫和欧莱玛,宣布放弃利雅得埃米尔的称谓,采用“纳季德及其属地的苏丹”的称谓,利雅得埃米尔国遂改称纳季德苏丹国。同年8月,伊本·沙特率军占领哈伊勒,拉希德人投降,纳季德苏丹国成为阿拉伯半岛最重要的政治力量。随后,纳季德苏丹国将攻击矛头指向阿西尔和希贾兹。[51]

阿西尔地处希贾兹与也门之间,雨量相对充沛,农业发达,人烟稠密,人口构成复杂,兼有阿拉伯半岛土著部族两大分支阿德南人和盖哈丹人的后裔,亦有众多的非洲裔黑人,系逊尼派以及什叶派分支十二伊玛目派和伊斯马仪派杂居之处,阿布哈、吉赞和纳季兰是阿西尔地区的主要城市。阿西尔原本处于什叶派政权易德利斯王朝的统治之下,麦加的沙里夫与也门的什叶派政权宰德王朝亦在阿西尔长期角逐。“一战”前夕,阿西尔从属于奥斯曼帝国。“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军队撤离阿西尔,阿西尔地区的许多部落表示效忠于伊本·沙特,纳季德苏丹国遂派遣欧莱玛进入阿西尔地区宣传瓦哈卜派宗教思想。1922年,纳季德苏丹国的军队进入阿西尔,占领首府阿布哈。[52](www.xing528.com)

1910年的伊本·沙特

早在“一战”前夕,麦加的沙里夫侯赛因开始与英国政府暗中接触,试图得到英国的支持,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一战”初期,协约国在中东战场处于被动局面,争取阿拉伯人的支持对于协约国扭转被动局面至关重要。英国政府开始策划叙利亚、伊拉克和希贾兹诸地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15年,侯赛因与英国谈判,以建立北起陶鲁斯山、南至波斯湾、东起扎格罗斯山、西到红海的大阿拉伯国家作为条件,发动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起义。1916年6月,侯赛因在麦加宣布起义,自立为大阿拉伯王国的国王,驱逐驻守希贾兹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侯赛因起义之初,英国试图拉拢伊本·沙特加入希贾兹的侯赛因阵营和进攻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支持者拉希德家族。然而,利雅得的埃米尔无意从属于麦加的沙里夫,态度暧昧。侯赛因自立为大阿拉伯王国的国王之后,伊本·沙特表示抗议,并且试图与侯赛因谈判划定纳季德与希贾兹的边界。[49]

1918年“一战”结束后,英国成为影响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外部势力,阿拉伯半岛形成希贾兹、纳季德、舍迈尔山区、阿西尔和也门五大政治区域。英国奉行的政策,是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控制整个阿拉伯半岛。在阿拉伯半岛内部,利雅得的埃米尔与麦加的沙里夫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纳季德与希贾兹之间的图拉巴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1919年5月,麦加的沙里夫侯赛因之子阿卜杜拉率军占领图拉巴绿洲,旋即败于追随沙特家族的伊赫瓦尼战士。[50]

1921年初,伊本·沙特召集纳季德的舍赫和欧莱玛,宣布放弃利雅得埃米尔的称谓,采用“纳季德及其属地的苏丹”的称谓,利雅得埃米尔国遂改称纳季德苏丹国。同年8月,伊本·沙特率军占领哈伊勒,拉希德人投降,纳季德苏丹国成为阿拉伯半岛最重要的政治力量。随后,纳季德苏丹国将攻击矛头指向阿西尔和希贾兹。[51]

阿西尔地处希贾兹与也门之间,雨量相对充沛,农业发达,人烟稠密,人口构成复杂,兼有阿拉伯半岛土著部族两大分支阿德南人和盖哈丹人的后裔,亦有众多的非洲裔黑人,系逊尼派以及什叶派分支十二伊玛目派和伊斯马仪派杂居之处,阿布哈、吉赞和纳季兰是阿西尔地区的主要城市。阿西尔原本处于什叶派政权易德利斯王朝的统治之下,麦加的沙里夫与也门的什叶派政权宰德王朝亦在阿西尔长期角逐。“一战”前夕,阿西尔从属于奥斯曼帝国。“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军队撤离阿西尔,阿西尔地区的许多部落表示效忠于伊本·沙特,纳季德苏丹国遂派遣欧莱玛进入阿西尔地区宣传瓦哈卜派宗教思想。1922年,纳季德苏丹国的军队进入阿西尔,占领首府阿布哈。[52]

1924年的沙里夫侯赛因

希贾兹与纳季德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战事时有发生。“一战”结束后,麦加的沙里夫侯赛因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抗议该和约将叙利亚划归法国和将巴勒斯坦划归英国,其与英国的关系逐渐恶化。1924年初,侯赛因在麦加自称哈里发,遭到伊斯兰世界的普遍抵制,地位日趋孤立,力量削弱。与此同时,由于英国停止向沙特家族支付补助金,纳季德苏丹国经济拮据,急需开辟新的财源,觊觎麦加的朝觐税和吉达的贸易税。1924年8月,纳季德苏丹国的军队攻入希贾兹,占领塔伊夫。同年10月,麦加的沙里夫侯赛因被迫宣布退位,逃往塞浦路斯,其子阿里即位,纳季德苏丹国的军队占领麦加。1926年1月,伊本·沙特在麦加被拥立为希贾兹国王,进而改称“希贾兹国王与纳季德及其属地的苏丹”。[53]

1927年5月,英国与伊本·沙特签署《吉达条约》,取代双方于1915年签订的《盖提夫条约》。根据《吉达条约》,英国政府承认伊本·沙特作为希贾兹与纳季德及其属地的国王,伊本·沙特承认英国政府扶植的费萨尔作为伊拉克国王和阿卜杜拉作为外约旦埃米尔,承认英国对于海湾诸国的保护权。[54]

1924年的沙里夫侯赛因

希贾兹与纳季德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战事时有发生。“一战”结束后,麦加的沙里夫侯赛因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抗议该和约将叙利亚划归法国和将巴勒斯坦划归英国,其与英国的关系逐渐恶化。1924年初,侯赛因在麦加自称哈里发,遭到伊斯兰世界的普遍抵制,地位日趋孤立,力量削弱。与此同时,由于英国停止向沙特家族支付补助金,纳季德苏丹国经济拮据,急需开辟新的财源,觊觎麦加的朝觐税和吉达的贸易税。1924年8月,纳季德苏丹国的军队攻入希贾兹,占领塔伊夫。同年10月,麦加的沙里夫侯赛因被迫宣布退位,逃往塞浦路斯,其子阿里即位,纳季德苏丹国的军队占领麦加。1926年1月,伊本·沙特在麦加被拥立为希贾兹国王,进而改称“希贾兹国王与纳季德及其属地的苏丹”。[53]

1927年5月,英国与伊本·沙特签署《吉达条约》,取代双方于1915年签订的《盖提夫条约》。根据《吉达条约》,英国政府承认伊本·沙特作为希贾兹与纳季德及其属地的国王,伊本·沙特承认英国政府扶植的费萨尔作为伊拉克国王和阿卜杜拉作为外约旦埃米尔,承认英国对于海湾诸国的保护权。[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