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初中教学策略研究:差异教学的实施

我国初中教学策略研究:差异教学的实施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材施教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说明它反映了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因而千百年来得到炎黄子孙的认可和运用。我们现在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等思想和方法,可以说,源头都是因材施教思想。古代教育家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差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最有力的理论依据。

我国初中教学策略研究:差异教学的实施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子以后,这条教育原则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继承,并不断地发展完善,时至今日,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广泛采用,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一、因材施教的基本观点

◇1.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孔子强调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思维、说话、行动等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孔子认为要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开展教育。启发诱导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善于把握学生在性格、思维、说话、办事方面的差异,依据学生接受教育的需要,给予学生或鼓励或批评,或点拨或诱导,或放纵或收敛。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孔子教育学生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

孔子虽然首开因材施教的先河,但已经运用得得心应手了,他的教育故事也证明了因材施教的科学合理和显著效果。

◇2.孟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孟子继承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教亦多术矣”。他注意了解教育对象各个方面的差异,然后分成各种类型,再针对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及其培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法,从而让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既是对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其因材施教思想的发展。

◇3.秦汉以后,因材施教思想的发展和运用(www.xing528.com)

秦汉以后,继续继承和发展因材施教思想,即使后来形成,并长期沿用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等,在日常教学中,在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因材施教思想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主流思想,并且内涵更加广博,手段和方法更加灵活、丰富、科学。

从古到今,因材施教思想走过了漫长而辉煌的历程,它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传承,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包含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因材施教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说明它反映了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因而千百年来得到炎黄子孙的认可和运用。

二、因材施教的现代意义

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而不是一般的可供随意选择运用的教育技巧或方法,它全面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今天,党和政府号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但因材施教思想仍然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材施教思想无论是在教育改革中,还是日常教育教学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代意义。正如柳斌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所说:“转变教育思想应着重提出两方面: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总法则。”我们现在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等思想和方法,可以说,源头都是因材施教思想。

我国古代教育家已经认识到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然禀赋也不一样,所以教学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去束缚学生。古代教育家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差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最有力的理论依据。

范例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