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数学课程不足及问题探究

我国数学课程不足及问题探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我国数学课程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此外,也是造成我国学生只善于做常规题,与日常事务、日常生活联系的应用意识差,动手能力弱的原因所在。在代数课程中,无论是运算,还是证明,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研究的问题应体现课程改革中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

我国数学课程不足及问题探究

分析我国数学课程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单一性

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目标、内容,还是评价方式,都较为单一。

首先是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选择性,除了有文、理科内容的区分外,几乎所有学生都学同样的内容。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感到所学内容难以接受;而对另一部分优秀学生,或者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又感到内容偏少、知识面窄。这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需要的客观规律。

其次是课程目标的单一,更多地关注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育。这是造成我们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越学越没兴趣,觉得数学就是做题,学了数学没用,或者认为只在考试时有用,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其中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等能力)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单一性还表现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的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缺少数学各分支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没有很好地体现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之间的自然联系,这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内容安排,使学生看不到数学有什么用,也感受不到学了数学有什么用。这也是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了数学没用的原因之一。此外,也是造成我国学生只善于做常规题,与日常事务、日常生活联系的应用意识差,动手能力弱的原因所在。

再有,就是评价的单一性,无论是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还是评价方式,都较为单一。通常只是教师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往往只是结果,方式是以笔试为主,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是惟一确定学生命运的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考察,包括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态度的变化、学习数学的信心、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认知水平的发展,等等。总之,对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考察,这既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2.忽视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数学课程改革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数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我们知道,数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数学的特点,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同时,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而且使学生具有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等理性思维的方式,使学生具有求真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在以往的课程中,我们对数学课程的上述教育价值重视不够,更多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对于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对人的理性思维、理性精神的培育缺乏高度的认识和实践。(www.xing528.com)

此外,我们在课程中也忽视了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活动中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

3.忽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过分形式化的倾向

固然,我们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优良传统,而且,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形成数学观念等方面的重要基础。但是,哪些知识是基础的,如何把握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进行哪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何训练等等问题,在我们的课程中也还存在着需要探讨的方面。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对函数概念三要素的认识确实也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对函数概念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以往对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训练中,人为设置的繁难训练的成分过多,而对函数本质的探索、认识、理解和应用就显得不够。再如,在几何课程中,关注更多的是形式化的演绎证明的步骤,而忽视了几何证明的实质、几何证明的教育功能。在代数课程中,无论是运算,还是证明,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此外,在统计课程中,更多的是计算统计量,而忽视了从样本(局部)估计总体(整体)的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等。

因此,在我们的课程中,在我们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要把握好数学的本质,要处理好“从数学形态到教育形态”的转换。

4.教研活动缺乏活力

我国的各级教研机构在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和教学研究活动中,确实起到了从整体上保证我国的数学教育水平较为整齐的作用。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必须改进的问题。中心问题是如何进行继续教育和教研活动(即教师培训的方式),以及继续教育的内容。

我们要结合教师的实际、课程改革的实际,从切实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教育素养这一目标出发,来设计和确定培训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而不能简单地作为一种制度来安排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研活动,不能简单地对教师作种种要求和限制。为此,我们的各级教研机构首先要较为客观地把握本地区教师对继续教育和教研活动的需求,以教师为主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和教研活动。例如,可以是“个案十反思”式的研讨,也可以是对公开课(但应避免以前那种带有“表演式”的公开课)的研讨,可以是围绕某个数学专题的研讨,也可以是对某种教学方式、教学理论或学习理论如何体现在具体教学内容中的研讨,等等。研究的问题应体现课程改革中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例如,对“双基”的认识以及如何进行“双基”的教学,如何在模块与专题的课程结构下进行体现《标准》理念的有效的教学,如何更有效地更新教师的知识,等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充满活力,切实提高教师的全面素养,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