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文化产业升级与发展研究

河北文化产业升级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京津两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雄安新区的建立都将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成果中,较少涉及河北省文化产业空间布局领域的研究,有关河北省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演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亟待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河北文化产业升级与发展研究

4.1.1.1 文化空间: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空间最初特指集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49],其后被社会学者界定为富含象征、符号、价值、情感的场所[50]。随着城市文化经济迅速崛起,空间日渐“文化经济化”,并呈现出物理性、社会性和感知性三大特征[51]。当前,政府部门、开发商以及学者通常将文化空间泛化为各类文化设施(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文化场所或区域(文化园区、古城、庙宇等)。在文化产业发展理论框架下,更加注重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因此倾向于将文化空间划分为公共性、生产性与消费性三类文化空间[52]

4.1.1.2 产业空间集聚: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与途径

Schoales(2006)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比其他产业在空间上更倾向于集聚,呈现出产业整合与空间聚合两种趋势[53],与之相伴的是产业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流转与动态分配,并由此受周边地区投资活动溢出效应的影响[54]。实践也表明,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在特定的区域空间实现高度的集聚,而这种空间集聚不但能强化产业间的扩散效果,也能增强创新的外部化效应,最终扩大文化产业集聚优势,可见产业集聚是文化产业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京津两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雄安新区的建立都将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常用于产业集聚测度的方法包括空间基尼系数[55]、E-G 指数、赫芬达尔指数[56]以及区位熵[57]等。区位熵可以有效地衡量某一地区特定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相对集中程度,计算数据容易获取且评价过程并不复杂,被广泛应用。(www.xing528.com)

4.1.1.3 文化产业空间结构与空间分布:双重力量作用的结果

宏观层面来看,市场经济机制和政府管制共同促成了产业空间结构的变动[58];而从微观视角出发,产业空间分布是企业主体对可能区位比较择优的结果[59]。不难看出,经典区位理论更加关注经济因素,而企业区位选择侧重于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麻书豪(2017)指出,在文化企业区位选择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干预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相关扶持政策与环境规制对文化企业预期收益与成本支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文化企业区位选择[60]。随着城市不断更新与建设,文化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空间载体,一定程度上也引导着文化企业空间分布[61]。在已有研究成果中,较少涉及河北省文化产业空间布局领域的研究,有关河北省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演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亟待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